◎ 王景弘
美國智庫學者葛萊儀分析中國對台灣總統大選的影響,認為中國可想而知,不會喜歡賴清德,而北京對侯友宜並不熟悉,但與曾主辦城市交流的柯文哲打過交道,因此北京可能比較放心「支持」柯文哲。
柯文哲聽了並非雀躍,而是急忙撇清紅朝寵兒形象,故意把葛萊儀的話扭曲為「在所有候選人之中,柯文哲是最可能與美中兩邊溝通的人。」葛萊儀對柯文哲的解釋,公開直斥為不誠實。
風向變了,柯氏風向雞已轉頭,不再是美中等距,而是怕再染紅,投入大選便急忙訪問美日,而且表明不會去中國,因訪問中國「沒有票」。
柯文哲訪美,學到兩個老字彙,像小孩拿到新玩具到處展示,這兩個詞是「嚇阻」和「改變中國」。但這兩個概念,與他過去等距和中,不要抗共的立場相背。
國家必須維持足夠防衛能力,使企圖侵犯者自制,冒險侵犯者付出慘重代價,這就是以實力維持和平;核子武器時代,大舉報復及互毀,都是嚇阻的概念。台灣的國防政策本來就在自衛,嚇阻侵略,柯文哲卻好像發現新大陸。
他喊要「改變中國」,但過去幾百年,西方傳教士、科學家、教育家、商人等熱心介入改變中國者不計其數,但都未成功,唯一例外是蘇聯獨裁者史達林,他介入中國,培養國共兩個雙胞胎列寧政黨,改變了中國。
柯文哲跑去延安,學習毛打敗蔣的一套,卻沒搞通中共一黨專政,要改變中國就要反共,而他不敢說反共;毛澤東最霸氣的理論是槍桿子出政權,解放軍不政變,中共不倒,中國就不會改變。
美國用圍堵想扼殺中共不成,繼玩半世紀和平演變,想改變中國,仍歸失敗,只有回歸軟圍堵式競爭;柯文哲有什麼能力與資源可以改變中國?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