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要與國際接軌競爭就不宜浮濫放假

今年包括春節、中秋節等多個國定假日採取彈性放假,乃出現部分連續假期,加上我國是亞熱帶島國,颱風頻仍,遇有颱風來襲,地方政府依據氣象預報,經常在討好選民的動機下決定放颱風假。如此頻繁的彈性放假與颱風假,是否會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成長?昨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長賴杉桂在立法院明確表示,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外貿依存度高,彈性假期非屬國際假日,因此不宜過長,否則勢必影響台灣與其他國家經貿活動的交流以及國際競爭力。

檢討彈性放假與颱風假浮濫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絕非反對勞工應該享有的福利與權益,而是針對「浮濫」的弊端進行理性的探討與改進,期能一方面勞方在努力工作之餘,更有充分休閒充電的時間,另一方面資方也可掌握成本優勢,與生產時間流程,達成勞資雙贏的放假模式,振興台灣日益走下坡的經濟。而此一議題早在社會引發廣泛討論,昨日立法院法制委員會邀請內政部、經濟部、人事行政局等官員,進行相關的專題報告,更可見此一衝擊台灣經濟發展的浮濫放假議題,已引起不分黨派的朝野立委的關心,不容再等閒視之,或對提出理性意見者妄施謾罵抹黑。

其實,在討論此一問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一項事實:以九十七年為例,人事行政局公布之我國政府機關節日放假天數為一百一十二天,而勞工、公務員另享有因年資而累積的若干特別假。整體而言,我國勞工擁有的假期,較之歐美先進國家亦不遑多讓。但在勞工權益確保無虞之下,我國卻因為政府規畫了太多彈性放假,以及錯放颱風假,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產業生產成本增加,以及生產效率降低等問題,對台灣經濟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我國缺乏天然資源,不似某些國家得天獨厚,靠著蘊藏富饒的礦產與原物料、石油等,可以坐吃山空,國人必須勤奮打拚,並且將產品賣到國外,才有出路。事實上,台灣過去所打造的經濟奇蹟,即是建立在汗水淋漓的勤奮勞工,以及提著一卡皮箱,闖遍世界,開拓市場的台商,共同打拚而來的。換言之,台灣經濟發展係建立在兩項重要基礎之上:打拚精神與出口競爭優勢。而彈性放假與颱風假浮濫,正在侵蝕這兩項寶貴的資產,導致部分國人觀念偏差,逐漸好逸惡勞,只想坐享其成,造成台灣近年來經濟發展低迷不振。

我國經濟主要為出口導向,因此經濟活動必須與國際接軌,但彈性放假係以民俗國定假日為主,此乃台灣特有的節日,譬如農曆春節、中秋等,我國採取彈性放假,大放長假,但外國的金融市場與經濟活動卻正常運轉,對我廠商調整生產流程、國外商務人士來台洽商,以及股匯市交易與通匯作業等,均造成不便。令人憂心者,我國產業以代工為主,並未具有不可取代性,當前新興國家紛紛崛起,皆可提供低廉、勤奮的勞動力,若是我國一年中竟有若干日期與國際脫軌,難保外商不會放棄台灣企業而另覓合作夥伴。

坦言之,彈性放假固有其弊,但企業界猶可預作調整,降低負面衝擊。但是,突如其來的颱風假,卻是影響重大。據估計,若全國放一天颱風假,包括出口損失三億美元、業界須支付員工的薪水七十九億元,加上因股市無交易的損失等等,工商界的損失至少二百億元。若以過去七年各縣市累計颱風假共一八八天,錯放的假有九十四天,則有形與無形損失之大,恐為難以估算的天文數字。

我國對勞工福利與權益的保障,日趨健全,勞工所享有的假期日數,絕不亞於先進國家的標準。這些權益與福祉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正面效應,象徵國家的進步與觀念的提升,絕不容剝奪與侵犯。但是,吾人亦須體認,台灣經濟之所以有今日的成果,乃全民努力打拚而來,絕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加上國際競爭日益嚴苛,稍微懈怠,即可能為其他國家,甚至敵國所超越取代,因此彈性放假與颱風假的浮濫,絕非國人之福,反倒像是包裹糖衣的毒藥,切不可貪食。總之,唯有政府能夠揚棄討好選民的心態,徹底檢討假期浮濫的弊端,而勞工亦能提振打拚精神,方能重新啟動台灣經濟回春的引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