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回應「戰爭與水壩」

◎ 張世賢

前水利署組長張炎銘先生投書,他從民生觀點認為,任何人皆應嚴厲譴責戰時爆破水庫的惡行,因而主張我方應放棄必要時攻擊中國三峽大壩的構想。

人類社會進步到自由民主的文明階段後,很難接受摧毀民生設施造成重大災禍以贏得戰爭的恐怖行為,是可以理解並認同這種慈悲觀點的。問題出在極權體制國家還處於不文明的野蠻時代,都被有如希特勒那樣的反社會人格者所掌控,動輒以「恢復往日帝國榮光」、「民族的偉大復興」為藉口,用宣傳洗腦與暴力挾制全民,窮兵黷武向外擴張,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使犧牲千萬上億人口也在所不惜,狂轟濫炸電廠水庫,只是癱瘓你的「一碟小菜」而已,他們絕對沒有像張先生那樣的慈悲心腸。例如張先生文中提到的烏克蘭新卡霍夫卡水壩被炸,據近日外電報導,越來越指向是俄羅斯所為。

歷史殷鑑不遠,毛澤東為鞏固個人權位,發起「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等等慘烈的運動,死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同胞」;鄧小平為撲滅天安門的民主之火,不惜出動軍隊掃射、用坦克輾壓無數「中國青年」。習近平朝思暮想「中國夢」,是比毛、鄧更為險惡的獨裁者,打起「台灣人」絕不可能手下留情,也根本不會把那些主張和談或反戰的人士看在眼裡。

因此,台灣可以不打三峽大壩,但卻不能據此認定共軍就不會打翡翠、德基,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做最壞打算的「兵推」,計入水電等類設施被襲後的巨大風險,籌劃如何應付大量災民突然遭遇的生存難題。因此,當務之急乃是積極做好軍武和糧食的儲備,在隱密地帶構築堅固的掩體,像烏克蘭那樣撐過被攻打初期的危險階段後,才能發揮反攻的力量,和馳援的盟軍合力抗敵。

(作者為故宮退休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