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戰爭與水壩

◎ 張炎銘

烏克蘭南部、全烏國最大水庫「新卡科夫卡水壩(Nova Kakhovka)」六日發生爆炸決堤,導致下游城鎮及村莊淹沒、約四萬二千人失去家園,還有超過一五〇噸機油傾瀉河中,造成生態浩劫;另外造成原埋設地雷四散飄移、處處危險。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俄、烏二國卻都指對方是元兇,顯然,雙方都知道即使在戰時,破壞民生基礎設施仍是不可饒恕的犯罪行為。

俄、烏二國其實都有爆破水庫的誘因。俄國可利用洪水讓烏軍投入救災並阻斷烏軍軍事行動,讓人想起一九三八年抗日戰爭時,蔣介石下令於黃河花園口決堤,以阻止日軍西進,洪水罹難災民近九萬人。若烏軍炸了水壩,不但可影響克里米亞用水,上游俄軍控制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冷卻用也會減少而降損其發電量。但遭受滅頂之災的除了雙方對峙軍隊外,最可憐的卻是下游居民。

台、美一直以來都有人主張,若中共入侵台灣,我方應攻擊三峽大壩。個人不是軍事專家,不知道我方是否已有足夠射程、精度及數量的飛彈去攻擊。即使解放軍的反導彈系統像是塑膠,一、二枚非核導彈命中三峽壩,也只能傷其皮毛。若中共以此反擊,只挑翡翠、德基二座薄拱壩,就會造成北、中台灣起先是潰壩的大洪水,接著是缺水可用的大災難。

三峽壩是混凝土重力霸,壩基寬一一五公尺、壩頂寬四十公尺,挨幾顆飛彈應還挺得住。而德基壩壩基寬二十公尺、壩頂寬只有四點五公尺;翡翠壩,壩基寬也只二十五公尺、壩頂寬七公尺,可能挨不住幾顆飛彈。況且翡翠大壩下游三十公里就是台灣首善之區。大壩內雖埋設有各種監測設備,平時若有任何不正常漏水或位移,儀器都能提早偵知並預警,情況不對時,管理單位可先調節洩洪並通知下游民眾疏散。但若是飛彈襲擊突然潰壩,可沒有預警與疏散時間。

二次大戰時,德國萊茵河支流上的莫納壩(Mohne)、索爾普壩(Sorpe)、埃德爾壩(Eder)曾遭轟炸破壞,此後因聯合國日內瓦公約將攻擊水壩、核電站等列入戰爭罪後,已少有聽聞。這次新卡科夫卡水壩挨炸事件本不該發生。誰是禍首仍未明。但不管是俄、烏哪一國,也不管你支持哪一國,都應嚴厲譴責這種爆破水庫的行為,而攻擊三峽壩的構想也該早早放棄。

(作者曾任水利署組長,著有《閱讀水庫行腳臺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