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農業部升格 應善用環境信託

◎ 潘翰聲

上週立院三讀通過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陳吉仲主委含淚說,是回應35年前農民運動的訴求;所屬林務局升格為林務及自然保育署,更應該許諾生物多樣性的百年未來。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日,農委會和企業團體舉辦生物多樣性的頒獎活動之餘,更應善用環境信託,讓民間力量共同投入生態棲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育。

去年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屆締約國會議(COP15),達成《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行動框架》,其重要性等同於氣候變遷的《巴黎協定》,最重大的決議是確認30X30目標,也就是2030年前各國至少劃設30%的陸地和海洋保護區,以搶救地球正瀕臨第六次生態大滅絕的危機,這當然也是因為人類行為導致,現已是「人類世」的新地質年代。

數年前台灣政府在帛琉舉辦的國際海洋會議上,承諾要劃設三成面積的海洋保護區,但行政院卻遲遲未提出海洋保護法草案,執政黨佔多數的立法院也未能積極審查各方提出的諸多提案,而遭到環保團體質疑。在陸地要保護三成保護區面積也非常不容易,農委會已公開承諾及具體作法,但政府劃設保護區的行政成本與財政負擔都很龐大,所以早在2010年COP10的愛知目標,就大力推動並認可「民間保護區」,由民間力量的環境信託作為輔助措施。

十餘年前的反國光石化運動,民間團體首度號召環境信託,以一人一股的方式匯集民氣,向政府購買大城濕地,要求與大財團競標來阻擋耗竭性的破壞,促使當時的馬政府在地球日主動宣示撤案。擔任募股作業平台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數年後完成位於新竹的第一宗環境信託案,卻遭到財政部要求補稅,雖然金額不高,卻是迄今全國尚無第二件的重大法規障礙,其修法延宕七、八年未見曙光,眼見本屆立委任期只剩一個會期多,民間團體恐怕要歸零從頭再來,進行第三輪的新任立委遊說工作。

近年為保護瀕危石虎的棲地,交通部和農委會曾跨部會宣示,防制路殺和進行生態補貼。出力最多的民間團體,不僅深入社區幫農家維護雞舍,協助友善生態的米穀銷售,也發起集資以私人購地及永久農育權,來推動變通版的環境信託。由於農業發展條例限定自然人和農業法人才可持有農地,民間決心設立以生態保育為宗旨的農業法人基金會,自願集資實踐環境信託,幫政府做他本來該做的事,不料主管機關農委會的准駁決定卻一再拖延,官僚還在立委主持的協調會上,請民間團體說明,環境信託與農業的關聯性。

農業部的升格,改變數十年來山林水土整合於環境資源部的主張,將生態保育仍留在農業部主管,強調農業與生態保護的緊密關聯性。那麼,以環境信託做為生態保育手段的農業法人基金會,必然也大大有益於農業發展。

行政院能源暨減碳辦公室,為綠能發展排除不必要的法規障礙,積極進行跨部會的協調,成效斐然。而蔡英文總統上一屆任期中,與環保團體的地球日座談時,陳吉仲主委主動請纓協調環境信託所面臨的租稅障礙,如今台灣能否設立保育農地生態的環境信託基金會,知之甚詳的陳主委更是責無旁貸。

(作者為台灣樹人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