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黃文局/德國柏林之旅

為了記念被謀殺的猶太人,建立了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作者提供)為了記念被謀殺的猶太人,建立了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作者提供)

黃文局/TIA台灣勵志協會共同創辦人

到了柏林,標誌鐵幕倒塌的歷史性柏林圍牆,一定要去巡禮。圖為柏林圍牆倒塌33周年的紀念活動(路透檔案照)到了柏林,標誌鐵幕倒塌的歷史性柏林圍牆,一定要去巡禮。圖為柏林圍牆倒塌33周年的紀念活動(路透檔案照)

到了柏林,標誌鐵幕倒塌的歷史性柏林圍牆,一定要去巡禮。

此生必看的是佩加蒙博物館。如果時間有限,建議只看這館。單看新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Ishtar Gate,就值回票價。這是世界僅存的唯一。(法新社檔案照)此生必看的是佩加蒙博物館。如果時間有限,建議只看這館。單看新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Ishtar Gate,就值回票價。這是世界僅存的唯一。(法新社檔案照)

但是,世界文化遺產UNESCO的博物館島,是重中之重。島上,基本上有佩加蒙Pergamon博物館、舊國家美術館、柏林舊博物館、柏林新博物館跟博德Bode-musem博物館。不過,此生必看的是佩加蒙博物館。如果時間有限,建議只看這館。

單看新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Ishtar Gate,就值回票價。這是世界僅存的唯一。

那藍色的彩磚,眩然奪目。城門高聳入天,仰望之際,必生敬畏。而這,正是那偉大的帝王尼布甲尼薩二世 Nebuchadnezzar 建造此門的旨意,「全人類都將為之驚嘆」!

尼布甲尼薩二世的豐功偉業,包括建造傳說中的「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並在公元前 五八六年,滅掉猶大王國,還把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全部俘虜到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是猶太人歷史的大事。

亞述國王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Ashurnasirpal II 狩獵獅子的牆面,不如大英博物館那對的雄偉,但也難得一見。

古羅馬的「米利都市場大門」Market Gate of Miletus,頗為壯觀,也是世界唯一。

導遊帶到相連的「新博物館」,這博物館,主要收藏埃及文物,我已去過埃及四次,這些展示,沒什麼可觀,走馬看花,脫隊去看世界唯一的納芙蒂蒂Nefertiti 的頭像。

她被譽為「世界最美的女人」,是世界無人不曉的埃及法老圖坦卡門(Tutankhamun)的繼母。她的先生阿肯那頓(Akhenaten),也是赫赫有名,在位的第一年就引入對太陽神阿頓(Aten)的崇拜,從而宣告了埃及歷史上一場意義非凡的「宗教改革」,從崇拜萬神,變更為「一神教」,推翻埃及千年傳統,破壞全國阿蒙(Amon)神廟,獨尊太陽神阿頓。

不過,展示的那芙蒂蒂僅是複製品。縱使如此,依然訪客如織。

我買的是套票,但是,看完佩加蒙博物館,其他就興趣缺缺。聚精會神走了數小時,疲憊不堪。其他三個只好放棄,回房休息並整理思緒。

柏林與猶太人

柏林是德國最大的城市與首都。

我們第一站,直奔猶太人博物館(德語:Jüdisches Museum Berlin),很幸運的,竟然碰上摩西.孟德爾頌(Moses Mendelssohn)特展。

摩西.孟德爾頌幾乎一輩子都住在柏林,是改變近代猶太人命運的人物,也是十八世紀德國啟蒙運動的領導人物。

在近代歐洲歷史中,啟蒙運動是一場天翻地覆的思想解放運動。

他的兒子是德國一流的銀行家,當時與羅斯柴爾德齊名。而他的孫子,就是享譽世界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費利克斯.孟德爾頌(Felix Felix Mendelssohn),聲名幾乎蓋過祖父。

比較有趣的軼聞是,在一場國家級的論文比賽,摩西.孟德爾頌竟然贏過早負盛名的康德,拔得頭籌。

十八世紀,德國的猶太人仍然極為封閉。孟德爾頌倡導哈斯卡拉(Haskalah‎)運動,也就是猶太人的啟蒙運動,希望猶太人跨出自我封鎖,融入現代社會,最後,導致猶太人的解放,得到完全的自由。也因此,十九世紀開始,猶太社群,蓬勃發展。

曾任柏林猶太博物館館長的布魯門索(Blumenthal),一九二六年出生於柏林一個猶太家庭。納粹德國時期,他家的財產被沒收,一九三九年一家流亡到上海。一九四七年,布魯門索前往美國,後來成為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

柏林的猶太會堂

柏林猶太會館,一八六六年竣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到嚴重破壞,一九九○年代重建。可以想見,當年柏林猶太人多麼富有,才能蓋此華麗,不,是奢華的會堂。

館外有守衛,館內也門禁森嚴,連皮帶也要抽出檢查,並且不准拍照。可能暗地裏,反猶力道仍在,怕被破壞或有意外。

大廳角落,顯眼的白色彫像,就是摩西.孟德爾頌,可見他在猶太人心目中的地位。

建築巨大豪華,但沒什麼文物,多是文字看版的歷史解釋。我看過紐約,倫敦,維也納,布達佩斯等地的猶太會館或博物館,也都相同,可能文物早被銷毀,遺存不多。

猶太人在柏林的早期歷史

猶太人在十三世紀首次抵達柏林。在此之前,德國猶太人主要居住在德國南部萊茵河沿岸的社區。但在十三世紀,猶太人開始遷移到北方的城市,以逃避自一○九六年十字軍東征開始以來,已經成為常態的迫害和驅逐。

不幸的是,猶太人在柏林的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去。

一三四九年,猶太人被指控引發了席捲歐洲的黑死病,並被驅逐出境,一三五四年,獲准返回,但在 一四四六年再次被驅逐。

在兩次驅逐之間,柏林的猶太人主要從事放債和小額貿易,他們多住在Grosser Judenhof(「猶太人法庭」)地區和Juddenstrasse(「猶太人街」)的貧民區,現在,這地區就在繁華的市區附近。

到了十八世紀初,猶太區大約有一千名居民,他們必須支付不平等的高額保護稅、居民稅、人頭稅等。

但是,猶太人傑出的生意頭腦,很快就成為富有的銀行家,珠寶交易商等。

十八世紀中葉,柏林的猶太人口,已達二千人。

十九世紀末,柏林的猶太人超過十一萬,佔總人口的五%以上,大多數定居在市中心。

威瑪時代(一九一九—一九三三)是柏林猶太人的黃金時代。然而,此時,反猶太主義開始悄悄抬頭。

走向大屠殺

一九三三年,德國由納粹掌權,到十九四五年倒台之間的十二年,屠殺六百多萬猶太人,其中有一五○萬小孩,這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慘劇。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九年間,柏林猶太人的社會和經濟權利逐漸被剝奪。

一九三八年六月,數千猶太人無故被捕。十一月九日和十日的「水晶之夜」,柏林的猶太教堂和商店,絕大多數遭到破壞和焚燒。

納粹掌權時,柏林有十六萬名猶太人,後來九萬人移民,五萬五千人被殺。

為了記念被謀殺的猶太人,建立了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德語: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紀念碑廣場有大小不一,高度不同的黑色石塊,一望有如波浪,象徵猶太人的命運,載浮載沈,不由自主。二七一一塊暗黑色巨石,代表一個個已經沈默的生命。

紀念碑是一個無言的墓園。坐在石上,感染凝重與悲慟。那種轟然而來的衝擊,是台灣二二八紀念館所無法比擬的。

地下一樓訊息中心,利用先進資訊科技,展現各國猶太人受難相片,每張相片,都散發強烈的呻吟。

 一個國家,在自己政治中心的心臟位置,特別建立一座龐大的碑林,紀念它當年暴行的受害者,坦然將自己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面,向世人展示。這在世界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自省與贖罪之舉。

德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