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DCDC的全球戰略趨勢報告警告:中國 最好別改變台海現狀

■ 黎健文

倫敦上月中舉行了堪稱全球最盛大的國防武器展(DSEI),計三十六國、一千三百五十家公司參展,英國並邀請五十六個國家軍事代表與會,展出範圍從軍用軟體到未來新式戰機及軍艦等,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在會期召開的全球國防會議。

英國國防部負責未來軍事戰略構想策略研究分析的準則中心(DCDC),以前瞻三十年的角度思考,提出「二○○七─二○三六年全球戰略趨勢計畫」報告,指出人類未來面臨的嚴重威脅將是氣候變化、資源爭奪(確保持續從不穩定區域獲取資源)、人口成長、大規模城市化、貧國向富國移民潮、政府及社會的崩潰瓦解等六大變數。這些威脅未來將埋下各國潛在的衝突因子,而其中對深海和極地能源爭奪,更是國際衝突的潛在引爆點。

事實上,根據歐洲航空署最新觀測的圖像,北極地區的冰層覆蓋面積,已降到三十年來最低標準,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間的「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已經解凍通航。這個大西洋與太平洋間最直接的通道,大部分時間皆為冰塊所覆蓋。由於全球暖化加劇,三十至五十年後,西北航道或許可以終年通航。如果從歐洲到亞洲的商船改走西北航道,航程將比穿越巴拿馬運河縮短約四千公里,運輸成本可大為降低。目前俄羅斯在北極海床插上國旗,加拿大總理巡視北極,並設深水港軍事基地,各自宣示主權。美國、丹麥、挪威、芬蘭和冰島亦宣稱擁有部分主權,種下諸多不安因素。

值得關切的是,這份全球戰略趨勢計畫報告中提及中國達五十九次,認為中國未來的能源需求及其戰略,勢必嚴重影響全球戰略態勢,未來中國可能會運用其經濟的「軟實力」或其他國防軍備上的「硬實力」,維持其內部的穩定及成長,並警告,中國任何企圖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的行動,均會使中國與國際的關係(尤其是美國)產生不良影響。且中國持續的經濟成長,未來可能會在區域內與崛起的印度產生衝突,預估在二○二五年前,中國即可成世界主要強國,屆時中國恐怕將愈難控制其自身行為,國際社會將會面臨更艱鉅挑戰。

台灣的安全向來為國際所關注,是導致中國不敢對台動武鋌而走險的前提。面對中國的軍事恫嚇與能源戰略威脅,我們必須加強節能與替代能源的研發,強化戰略資源儲備,透過國際能源合作,積極推動海外探勘,強化我國能源產業經營能量,積極推動軍力升級,提升反制能力,才是確保台海安全與穩定的重要關鍵。

(作者為英國倫敦皇家國防研究院 (RUSI)訪問學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