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碳費徵收 務求落實產業公正轉型

◎ 周麗芳

環保署日前預告碳費徵收將於年底完成法規、明年決定費率,並採「先大後小、分階段徵收」原則,初期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二.五萬噸的電力或製造業等公司,業者可提交「自主減碳計畫」,獲取碳費優惠,甚至免徵碳費。

碳費徵收係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的政策工具,勢將衝擊現有的經濟結構與產業生態,引發各界高度關切。碳費徵收涉及產業負擔公平性課題。不同公司排放同量的溫室氣體,應繳納相同的碳費;排放愈多,應繳納的碳費也愈多;若再搭配累進稅率,更可強化公司減排意願。

筆者盤點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的數據,第一批排放源應盤查登錄的公司共計一六三家,累計營運二八七個公私場所,總排放量(含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達二六五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直接排放(來自於製程或設施的排放)占八十四%、間接排放(主要來自於使用電力或蒸汽等能源所產生的排放)占十六%;而這一六三家公司的排放量已高達全國總排放量的七十八%。

各產業的總排放結構排名依序為:電力業(四十六%)、鋼鐵業(十三%)、基本化學材料製造業(十二%)、煉油業(七%)、半導體業(六%)、水泥業(四%)、光電業(三%)、石化業(二%)、造紙業(一%)、人造纖維業(一%)與其他業(五%)。其中,近六成的總排放來自電力業及鋼鐵業。值得注意的是,各產業的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的占比結構有別,例如:電力業的直接排放平均占比高達九十九·八%,間接排放占比僅○.二%。半導體業的直接排放平均占比僅二十五%,間接排放占比高達七十五%;水泥業的直接排放平均占比高達九十五%,間接排放占比僅五%。碳費稅基界定益顯重要,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是否全面納入徵收,攸關產業負擔公平性。

一六三家公司裡,前五大排放公司的排放合計高達全體總排放的六成;前十大排放公司的排放合計占比達七成五;前三十大排放公司的排放合計占比達九成。顯見溫室氣體排放的公司集中度相當高,碳費費率應採單一費率或累進費率,值得討論。

此外,業者可藉提交自主減碳計畫取得碳費優惠,其減碳效益與產業負擔公平性,值得預先模擬。若以單一費率(每噸碳課徵碳費三百元或一千元)試算,每年碳費收入即達七九五億元或二六五○億元。碳費徵收如何兼顧淨零目標達成與產業公正轉型,著實考驗執政者的政治智慧。

(作者為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