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鼓舞年輕世代捐血

◎ 林基興

台灣血液基金會日前統計,廿四歲以下年輕人首次捐血率及人數不斷下降。如果情況持續,未來可能導致血液不敷使用,成國安問題。

卅年前,筆者服務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中研院生化所劉德勇所長與捐血中心主任來訪,希望本組幫助捐血與研究事宜,包括鼓勵阿兵哥捐血、國家資助血漿再製品。兩人一再強調,我國是國人自願捐血,血液品質佳。不若一些國家要靠「血牛」賣血,則血液品質難說,包括可能隱含未明疾病,當年愛滋病剛出現,嚇壞公衛界。

筆者年輕時,學校門外停捐血車,不少同學前往捐血。留美時,即見寬廣校園內停駐捐血車。一聽聞即可捲起袖子,年輕人的「熱血」是甚為可貴的特質。

我國捐血前體檢不合格原因為血紅素不足、健康問卷不合格、血壓過高或低。血紅素不足原因之一是睡眠不足。近年來,受到網路與手機等資通設備影響,年輕學子常晚睡或睡眠不足,因此上課時常有人猛「點頭」,下課時睡成一片;實需老師與家長「力挽狂瀾」。

也許「善有善報」,捐血人常比較長壽,血液基金會解釋,因為了捐血須規律生活與注意限制油脂攝取等,結果更健康而長壽;另一原因則是助人為快樂之本,而快樂促進健康。

血液基金會指出,獎勵有助於善行,例如教會學校提倡愛心關懷則捐血率高。大學裡,成功大學捐血率最高,也許與其愛心校風有關,例如「二手書義賣」全捐社福機構、「安心就學濟助方案」等。

授課專業之外,筆者常鼓勵年輕學子存有「公益利他之心」。就如成大「安心就學濟助方案」導致受惠學生他日回饋的善性循環,在捐血方面,需要老師們努力,包括宣導一般捐血取二五○毫升,僅佔人全部血液廿分之一,對於身體幾無影響,而善行卻能利人益己。

(作者是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