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昨天在立法院演說,她引用捷克一九六八「布拉格之春」的一段名言:「我向你們保證,我們與你們同在,繼續與你們同在,在任何情況下和你們同舟共濟!」二○二○,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在立法院演說,則以中文說:「我是台灣人。」相形之下,馬英九赴中祭祖交流,配合北京對弈蔡總統出訪中美洲、去回過境美國。台灣的兩條路線,在中美衝突結構持續鞏固之際,出現前所未有的交叉。
習近平,一方面點名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中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另一方面,不顧國際刑事法院對普廷發布逮捕令,指控他犯下戰爭罪,並對烏克蘭兒童被綁架負有個人刑事責任,習近平仍大剌剌地訪問俄羅斯,美其名是討論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實際上是力挺普廷繼續執政,且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毫不諱言中俄同盟聯手抗美。聯合聲明中,俄方「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堅定支持中方維護本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舉措」。習近平挺普廷侵佔烏克蘭,普廷挺習近平侵佔台灣,以及其它的邊界爭議。
此一發展,恐怕會對印度產生戰略挑戰。長期以來,基於對抗中國,印度遠交俄羅斯。但隨著中俄關係日趨緊密,雙方合作推動「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印度如果往美國的印太戰略傾斜,十分合理,也才符合印度的國家安全與利益。習近平在莫斯科期間,福斯新聞二十一日報導,去年十二月中印在爭議邊界發生衝突,印度事前獲得美國政府提供即時情報,使印度在這場衝突中佔優勢,讓中國措手不及,而擊退中方進犯。據稱,美方事先向印方透露有關中國部署位置、兵力詳細情資,以及衛星影像,讓印方得以在解放軍行動時及時攔截。分享情報,協助精準打擊,這個爆料令人想起烏克蘭戰場,披露的時間點恐非偶然。而在美國鞏固傳統盟友之後,印度這個大國的表態、取捨,事屬關鍵。
從二○一九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到二○二○的香港國安法,在在顯示習近平的新時代對台政策,已經失去鄧小平以來的穩健。一般認為長期掌權的習近平,必須有新的歷史性功業,以合理化自己三連任乃至終身職。就此而言,不惜武力解決台灣,只是他的開胃小菜,以中俄為軸心改寫國際秩序,更是毛澤東望塵莫及的成就。至於,中國的國際地位上升,俄羅斯走向衰弱,大片帝俄以來侵佔的領土,如果能夠回歸中國,習近平更將不可一世。此所以,民主世界一定要防患於未然,避免台灣這個第一塊骨牌倒下,令整個骨牌效應加速度進行,最後,為了習近平的野心與妄圖,全世界兵連禍結、生靈塗炭。
話說回來,天下大勢,固然如此,台灣也不能把自己的安危,承包給民主世界。雖然在民主世界眼中,台灣是印太民主領頭羊、重要區域經濟體、關鍵供應鏈的重要貢獻者,但民主化以來的台灣,似乎未達民主穩定期。政黨輪替,已成常態,自是好事。不過,二○一四之後,台灣的民主躁動,起伏更加劇烈,二○一四民進國退,二○一六民進黨重返執政,二○一八韓流狂掃,二○二○小英逆轉勝,二○二二國民黨形勢大好,從而,二○二四充滿變數。這次,國共合作,北京介選,深度廣度,都有超過以往的勢頭,加上中美衝突結構越來越確立,其對台灣選民的心理狀態會產生什麼正反影響,這可能是要靠台灣自己克服的挑戰。
有人或許認為,一場大選只換了政府,不致改變國家。第三波民主化國家,選上威權政府,倒退至「民選的專制」,例子甚多。我們並不想危言聳聽,二○二四大選與以往性質不同,它不僅決定政黨的輸贏,更攸關台灣能否維持獨立現狀。上週,美國聯邦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對二○二○實施的「台灣保證法」修正案,提案人眾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副主席、共和黨議員華格納強調:這項修正案是反擊中國侵略、支持一個獨立的台灣。一如拜登告訴習近平:「它(台灣)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地緣政治劇烈變動,台灣正在十字路口,而馬英九昭告世人:「兩岸中國人」要「致力振興中華」,與台灣主流民意背道而馳。中美衝突結構,台灣兩條路線,陳列於二三○○萬人眼前。二○二四大選,將決定世界從烏克蘭或白俄羅斯的視角觀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