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參加大陸黃埔九九年校慶之我見

◎ 廖念漢

國防部前部長高華柱曾對兩岸黃埔現勢說過一句饒富玩味的話「廟在他們那,神在我們這」。這個廟就是指廣東當年創校的黃埔島,至於神就是指鳳山的「陸軍官校」,而「黃埔精神」就是從第一任校長蔣介石至今卅二任校長侯家倫,每任校長及全體師生所串連起來的道統。

道統的核心價值就是「捍衛中華民國,守護中華民國憲法」;黃埔人的使命就是犧牲團結、愛國家愛百姓。從東征北伐抗日國共內戰,至台海保衛戰,「盧溝橋」故土新墳,金門太武山下英靈骸骨,何處無黃埔?

陸軍官校因日寇侵華共計三次遷校,從廣東遷至南京再遷至成都。一九五○年成都淪陷,陸官隨政府遷至鳳山,在大陸最後一期為廿三期,一千餘位學生不是拚死護衛蔣介石於鳳凰山機場,就是戰死於西進途中。就時間而論,陸軍官校建校九十九年,在大陸僅廿六年,在鳳山卻已將屆七十三年。

今天的黃埔精神早已內化蘊成,不宜再侷限於地名無謂的爭論,但要硬將「黃埔」二字抹滅,筆者認為多此一舉,正如把空軍官校「筧橋精神」改成「岡山精神」,復興崗精神改成「北投精神」一樣自慰,難不成改為鳳山精神,陸官明年招生的質量就突飛猛進媲美台清交。

黃埔二字頭的畢業生,如今有九成以上在天家召開同學會,更何況是「容共時期」的前六期,台灣碩果僅存的許歷農上將(黃埔十六期)今年已是一○四歲的人瑞,所以大陸基本上幾乎已無共同抗日的黃埔同學。再者據史實資料,抗日期間中日超過十萬人的會戰計有廿二次,中共的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軍無人參加,僅其副參謀長左權(黃埔一期)死於「百團大戰」的日機轟炸,卻被渲染為戰狼,那張靈甫豈不成戰神?

另如馮主委的快人快語,說現在大陸的都是降共的黃埔將領…。筆者補充,在抗日侵華戰爭中黃埔軍官戰死十九萬餘人,無一降將。但國共內戰中卻出了許多降將,部分情有可原,如黃維、杜聿明因彈盡援絕兵敗被俘;至於張治中之流僅為了榮華富貴投共,丟盡黃埔人的臉。所以真要參加慶祝活動,除了參觀黃埔舊址外還有何共同話題可供研討?

筆者家族有五位黃埔人,從中少將到上校無一人赴陸參加活動,因為毫無意義。然此議題之所以會炒得沸沸揚揚,必有其因。藉此誠摯建議三軍統帥迅速駁斥日前《產經新聞》的汙衊言論,維護九成九九黃埔退軍的榮譽,以避免產生錯誤的情緒投射。

(作者是陸軍官校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