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客家政策比一比

■ 林健正

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主張以法律規定,客家人口數達四十%以上的縣市鄉鎮,以客語為「公事語言」,另外允諾成立全國性客家電台,執政後四年內讓客家事務預算「倍增」。馬英九另主張,運用中廣音樂網、寶島網其中之一,設立全國性的客家廣播電台。

選舉到了,類似的選舉支票還會更多,選民應該聽其言觀其行,才能選出真正認同客家、尊重客家、有助於客家文化延續的國家領導人。

馬英九所代表的政黨在台灣執政超過半世紀,欲提升客家族群的地位,在過去有很多的資源以及充裕的時間,然而在那段期間內,客家、福佬與原住民族群的生機受到扼殺,這三個族群的語言被界定為方言,被譏為不登大雅之堂,在學校以及公開場所都被禁止使用方言,那有所謂尊重客家的文化政策?

反觀政黨輪替之後,行政院客委會成立了,客家電視台開辦了,客家園區誕生了,葉菊蘭擔任客委會主委時,舉辦「桐花祭」行銷客家文化,以客為尊,因而大幅提高了客家族群自我認同的比例。

當時客委會主委葉菊蘭更突破萬難,在桃竹苗三所國立大學催生客家學院,而且分工架構完整,中央大學招收研究生追求卓越,交通大學培養大學生築底,聯合大學則以社區為主體,某些學界人士至今仍質疑客家學院的正當性,但是近年來教育部已給了三個客家學院完全的師資與教學研究空間,行政院也在今年核定一項整合性的客家研究計畫。

我曾參與交大客家文化學院的成立,衷心希望在這塊土地上,族群能夠平等,彼此相互尊重,亦期盼馬英九在提客家政策主張之同時,應該徹底地檢視其所代表的政黨過去的所作所為,並且真正落實客家政策的實踐精神。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材料工程與科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