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與賴主席談非六都青年議員的處境

◎ 楊子賢

賴清德以主席之姿第一次領軍補選就獲勝,也再次應證林氏父子這類靠爸族,引發青年世代的相對剝奪感,進而拒絕30年的老縣長回鍋再任立委,拿下民進黨相隔17年的勝利。我們也看到,賴主席正在調整民進黨的走向,尤其經歷排黑、學倫等大刀闊斧的動作後,接下來將進行與青年對話的工作。

但,真正的青年工作,不該只是「對話」,而是必須修正制度、建立機制、確保程序上與實質上有助於培育青年。這次南投一役,賴主席應該能明顯感受到,在非六都選區,青年政治工作者的稀少與斷層。因為,過往民進黨對非六都青年的經營重視程度,幾乎可說是輕忽與怠慢,甚至放任「一國兩制」。

2022年地方選舉,民進黨縣市首長慘敗,地方議員席次卻大增,選民分裂投票行為十分明顯,尤其綠色選民一向有提攜年輕新人的傾向,以筆者所在的彰化縣為例,此次民進黨就有7位7、8年級新科議員。

但相對於六都青年擠破頭參選的盛況,要年輕人在非六都的家鄉參政,實際上是阻力重重、少之又少。原因在於多了一層「鄉鎮市」,造成地方政治上,有著更加複雜的人際網絡,另一個最大關鍵就是,初選制度並未比照六都的加權制度。

民進黨將六都與非六都拆開討論,六都由黨中央制定提名辦法,年輕與新人都有加權,事實上也對非六都的年輕新人參政造成制度上的排擠,淪為放任地方黨部的政治角力,讓既有勢力得已延續,付出的代價則是,年輕新人對返鄉服務望之卻步,城鄉差距持續擴大。

民進黨主張要加速政治界的新陳代謝,在非六都區域,應該優先鼓勵連任三至四屆的議員,轉戰鄉鎮市行政首長,創造更多新人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建立更完整的接班梯隊,以此因應時代潮流變化。

譬如彰化縣此次26鄉鎮,只有提名12席鄉鎮市長,比例不到一半,這在基層選戰策略佈局,等於缺少一個層級的戰鬥力,所以不僅要鼓勵,更是要創造具體誘因(補助經費)或制度性保障(選後職涯轉介),否則大家都固守本行,年輕新人被迫挑戰單一席次的鄉鎮市長,卻面臨更高的門檻和壓力。難以鼓勵黨內同志勇於挑戰、開拓票源。

議員服務處要做的事情包山包海,質詢、陳情、會勘、行程還有許多事項,人手要夠,才能好好提升議員職責的各方面品質,這個基本邏輯,放在政治工作的實務剛好相反。長期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助理的勞動待遇很難有適當的保障。

實不相瞞,現在地方政治許多污穢之處,主要在於法規制度並不鼓勵地方議員組建合理完善公費團隊,所以有時會聽到議員必須鑽營取巧,想方設法謀私利來補足個人資源與能量的醜聞。

舉個例子,一天同樣都是24小時,根據《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六都議員的公費助理補助費24萬/月,非六都則是8萬/月。「非六都」只有六都的「三分之一」,條例還寫「得聘2-4人」,其實真要聘4個,甚至會直接違反勞基法最低基本工資。以我而言,我的團隊所要服務的剛好是一個立委選區大的30萬人口數,基本的人情世故、人際關係的陪對都必須兼顧下,可想而知,要經營一個服務處,對我們這種沒有富裕家產可供使用、專職服務的青年議員,會有多麽艱辛。

整體社會不分黨派一直鼓勵青年參政,但唯有改善政治工作者的待遇環境,才能讓優秀有能力的人不斷為公眾努力;一直燃燒熱情的方式,只會讓熱血者冷卻、專業者畏懼、源頭上讓有巧門者得以從業,結果上讓從業者尋找升官發財的巧門。

以上內容非為一己私利,而是真心希望國家制度的長年沉痾,作為執政黨我們必須承擔改進,做出可以福國利民的具體調整。

(作者為彰化縣議員、八年級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