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造潛艦九月下水 三點感想

◎ 歐錫富

台灣建立自主國防主要包括國機國造、國艦國造以及無人機軍用商規計畫。在國機國造與無人機軍用商規都取得重大成果之際,潛艦國造預定在今年九月下水,正式浮出水面。

建立潛艦產業鏈:台灣潛艦國造一波三折,多年來仍原地踏步,直到境外英商技術協助,並取得美國同意提供戰系、聲納與魚雷等關鍵武器裝備,才正式啟動建造工作。台灣計劃生產八艘潛艦,第一艘原型艦今年下水,二○二五年服役。若一切順利,其他七艘將陸續建造。當整個潛艦建造計畫執行完畢,第一艘潛艦也達到中壽性能提升之時;等到最後一艘潛艦完成中壽性能提升,也是台灣展開次世代潛艦建造時刻。台灣擁有一個本土潛艦產業鏈,除了整合國內相關產業的經濟利益,其最大意義與國造高教機一樣,雖仍需要進口部分零組件,不過整個自主權操之在我,不必像過去即使外加一樣東西於外購武器系統也要受制於人。

國防自主關鍵在系統整合:台灣潛艦國造各項子系統購自國外,這是供應鏈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從成本經濟效益角度來看,可以從現有市場取得,就不必另起爐灶重複再做,浪費時間與有限資源,真正關鍵在系統整合。俄羅基洛級潛艦最令人樂道的,是使用現有成熟技術,有效整合成威力強大的武器系統。潛艦國造原型艦不使用鋰電池絕氣推進(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除了考量台海情勢與先進技術風險,主要在於成熟技術夠用就好的務實漸進作法。日本最新潛艦已經放棄絕氣推進而只採用鋰電池,成熟技術有效整合是台灣發展潛艦的最好選項,何況若能充分掌握鋰電池技術,未來後續國造潛艦也能將鉛酸電池改為鋰電池。由於任何創新技術都能加裝在後續潛艦,因此同型早期潛艦與最新潛艦,可能只有外型相同,其他內載武器裝備性能都不可同日而語。

自製防衛潛艦扼守島鏈缺口:國造潛艦英文稱為自製防衛潛艦(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可用來防衛第一島鏈缺口,有效嚇阻共軍艦艇進入台灣東部海域,並藉由其隱蔽性能增強台灣的防衛韌性。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