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評北市府關閉萬華資源回收場

◎ 尤英夫

媒體報導台北市萬華區寶興街一處資源回收場,被都發局以違反《土地使用區分管制條例》住宅區裡不得設有資源回收場的規定,限令關門停業。鄰近居民也因長期被拾荒者進出所製造的噪音、垃圾和交通問題所苦,表示歡迎云云。

違反法令規定的營業場所,市府令其停業當然沒有問題。而拾荒者進出回收場讓附近居民不堪其擾,也必須解決。可是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報導指出這間資源回收場在當地經營約五十年,約有二百名拾荒者每天將資源回收物載往該處,他們的年齡層普遍偏高,且多是中低收入戶或是老殘者,吃力的推著比自己身高還高的回收物,換取微薄的現金過活,這間資源回收場形同他們賴以維生的「窮人銀行」。關閉資源回收場,市府就功德圓滿了嗎?個人深深不以為然。

請聽一位五十六歲拾荒者阿華的故事。她平常都是騎著腳踏車過來賣廢品,但與別人都是一推車一推車的售賣不同,只有她的廢品少到只有一個腳踏車菜籃的量。她住在環河南路上,五年來家裡沒有電,「因為我繳不起電費」,晚上照明全靠點蠟燭。她掀起頭上的毛帽,指著頭上隱約可見的疤痕表示,她年輕時被砂石車輾過,頭部開過刀,喉嚨也被氣切,表達與反應能力都比常人慢,很難找到工作,好在有父母的支持才能活到現在。不過五年前雙親逝世,她頓失依靠,又因為父母留給她的房子而無法請領任何補助,最終只能靠著撿回收物勉強度日。又因為身體的因素撿不了多少,只能一次裝一點,一天來回收場賣七、八次,才能換得約卅元,這就是她一整天的飯錢。請問:回收場關門後她怎麼生活?其他拾荒者跟其家屬呢?市政府可以做什麼事來幫助他(她)們嗎?

首先,社會部門應該派專人調查這些拾荒者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情況,是否真屬於中低收入戶族群。如果是,難道其社會福利還不夠嗎?如果不是,看看是否符合並輔導申請相關福利措施。如果不符合,也可以找NGO團體來幫忙。如果能夠幫忙找到工作,那真是天大的喜事與善事。還有廢物回收,也是環保問題,應該鼓勵這些拾荒者以及社會大眾繼續去做。只是要不要設資源回收場,以及設置在何處,就要靠市府的智慧了!

(作者為律師,賽珍珠基金會董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