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歡慶中秋小心吃到中國的黑心食品

每逢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家家戶戶或是烤肉同歡,或是飲酒吃蟹,呈現一片和樂融融的年節氛圍。但是國人滿足於吃喝玩樂之餘,卻往往輕忽是否吃到黑心食品,造成食物中毒,或對健康的長期危害。今年中秋節前,行政院公布「中國黑心秋節產品」,包括走私的冷凍白蝦、巴西蘑菇、大閘蟹、月餅等黑心食品都含過量致癌物;卡式爐、烤肉架也隱含危機。為了打擊黑心商品,行政院已經在今年八月成立「進口產品安全跨部會專案小組」,研考會並建置「不安全進口產品資訊網」,公布食品、藥品等八大類黑心產品,共同為國人的健康把關。

近年來,中國商品、食品,拜廉價的威力,橫掃全球市場,世界各國的業者幾乎無法與之競爭,莫不叫苦連天,導致當地傳統產業迅速凋敝,失業率遽增。不過,全世界的消費者在享受中國商品、食品的低價好處之後,卻開始承受其所滋生的無窮後遺症。由於中國環境污染嚴重,產品檢驗標準寬鬆,加上價值觀仍停留在農業社會的習性與觀念,衛生習慣與標準太差,無法做好商品與食品的安全控管,因此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國商品、食品,若非品質粗糙,便是安全堪慮,對於世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中國黑心商品、食品充斥,數量與種類之多,令人咋舌,堪稱「族繁不及備載」。著名的維基百科網站便設有「中國黑心食品列表」專章,所列的主要中國黑心食品包括:頭髮醬油、皮鞋煉奶、大頭奶粉、加工滷蛋、紅心鴨蛋或雞蛋、地溝油、硫磺饅頭、假酒、毒麵筋、桶裝蒸餾水是自來水、回收舊餡月餅、人骨鈣片、大便臭豆腐、瘦肉精豬肉、有毒大閘蟹、有毒蝦類等。中國黑心商品尚包括有毒牙膏、有毒玩具等。

我國的不安全進口產品,雖然並非完全來自中國,但不可否認的,中國商品卻是黑心商品的最大宗,並且佔了絕大部分。這些中國商品部分係合法進口,亦有從各種非法管道偷渡進來者,但無論合法或非法進口,其安全性均令人質疑。而我國由於近年物價攀升,致中國商品、食品趁勢大量滲入台灣市場,尤其在南北貨、生活必需品等方面,更是劣質中國貨橫行。台灣產品雖然品質優良,卻難抵低價競爭,幾無生存之地。如此一來,消費者意識的覺醒,雖是對抗中國黑心貨入侵的利器,但相關單位的把關工作,更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以最近中國大閘蟹事件為例,更可看出有關單位把關的重要性。由於我國要求中國大閘蟹進口必須檢附十六項動物用藥殘留檢驗標準項目之文件,中國業者自知無法通過檢驗,便主動宣布今年大閘蟹將不銷來台灣,並指控台灣的檢驗標準過於嚴苛。但我國的檢驗標準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先進國家相符,對中國大閘蟹並無差別待遇,可見大閘蟹不來,係其對本身之衛生安全缺乏信心,並非台灣刁難。而中國大閘蟹不來,對消費者並無損失,沙公、沙母、處女蟳等本國蟹類之味美,亦不下於大閘蟹,當可滿足饕客的口腹之慾。

政府此次在中秋節前適時公布中國黑心食品資訊,實已發揮最佳的預防效果,令人肯定。由此可見,只要相關權責單位展現公權力,以先進國家的標準要求中國進口貨,並主動做好檢驗,迅速公布相關資訊,讓消費者充分了解與掌握,必可有效杜絕中國黑心貨的流入,確保國人的健康安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