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南韓KF-21獵鷹的台灣啟示錄

◎ 李鐵生

南韓日前公布自主研發的超音速戰機「獵鷹」KF-21去年七月完成首飛,日前又進行超音速飛行試驗成功,成為南韓首架自主研發超音速戰機,情境如同當年我國IDF經國號戰機研發成功的盛況。

我國IDF經國號戰機研發成功是在民國七十八年,隨後在八十六年成軍,當年配合美國軍工企業研發的空軍及航發中心,實在功不可沒,個人當初代表空軍三指部參與了發動機的研發工作,也深深覺得與有榮焉。IDF經國號戰機研發過程雖有挫折,但所幸當時民意多支持「國機國造」,而能順利完成目標。甚至在幾近完成階段,伴隨著當時國防部刻意轉向法國採購軍機策略,終於讓美國決心售我當初不願釋出的F16戰機。

回顧這段歷史後,再看今天韓國的「國機國造」,實在有些諷刺。七○年代的韓國不但GDP落後於台灣,連軍事工業也不能與台灣相提並論,但韓國從未放棄「國機國造」職志,甚至在我國IDF成功量產後即停滯戰機研發工作的同時,韓國仍亦步亦趨地在進行F-21前身T-50的研發。當時航空界還曾一度傳出「緯國號戰機在南韓出現」的爭議,原因是韓造的T-50教練機,外形酷似我國IDF,所以戲稱他是IDF的「兄弟機」。而今生產兄弟機的南韓即將成功的以第四代半戰機F-21站上世界航空舞台,對於台灣來說是一項警惕,不但看出航空工業在台灣的衰落,同時也看得出依賴他國軍售的不可靠性。

當然,投資戰機研發不是沒有風險的,但也可以如韓國一樣採「多國合作」分擔風險。F-21獵鷹就是由韓國主導、印尼參與研發與投資的「多國合作研發戰鬥機」項目,目標是作為韓國與印尼空軍將來採用的多用途戰鬥機。

KF-X項目的首架原型機二○二一年四月出廠,命名為KF-21獵鷹,並於二○二二年七月十九日進行了首飛,預計於二○二六年完成全部研發工作。韓國空軍預計至二○三二年底將部署一百二十架KF-21獵鷹。

針對目前台海狀況,美國並未將最先進的F-35飛機作為軍售選項,一方面是政治,另一方面也是我國航空工業能力。我們不妨思考,強化我國航空工業達到「國防自主」,或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目前IDF戰機所承擔的國防任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作者為前空軍航技學院副校長、美國克萊蒙大學政治暨經濟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