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民主的「慢性危機」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三十五週年。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舉花圈者)在國民黨籍桃園市長張善政(站朱立倫正後方)陪同下,赴大溪陵寢謁陵。(資料照)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三十五週年。甫上任台北市長,蔣萬安抵大溪謁陵。兩天之後,一月十五日,李登輝百歲冥誕。一一二六使然,一時之間,蔣經國顯得風光,李登輝稍感落寞。朱立倫講得很大聲:「國民黨就是堅持走蔣經國路線。」「李登輝路線」,二○○○以來,早被國民黨棄若敝屣了。不過,現在的國民黨,也對「蔣經國路線」口是心非,既不反共,也不保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亦已消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北京向來就說得很清楚,日前國台辦新任主任宋濤也複誦:將在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亦即,前提是同屬一中,目標是共促統一,最終納編於一黨專政。如此這般,高舉蔣經國牌位的國民黨,依舊飛蛾撲火要跟北京對話、合作。而且,還以協力者的口吻,抨擊本土政權反中、去中,拒絕臣服於北京換取和平,罔顧對岸是國際認證的挑釁者。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只有國民黨渾然不知且心安理得。他們口中的「蔣經國路線」,實際上是「習近平路線」;中國國民黨名存而實亡,只剩下「中國」的「國民黨」。

國民黨,日益偏離「蔣經國路線」,至今無法回頭,始於李登輝時代。李登輝由副扶正、繼任大位,與外來權貴進行權力鬥爭,一九九二立委全面改選,一九九六總統直接民選,外來權貴拒絕本土化自失翻身餘地。連胡會,馬習會,朱習會,聯共制台改寫兩蔣反共保台遺訓。這個重大翻轉,將李登輝與外來權貴後蔣之爭,長期化為國、民兩黨的藍綠纏鬥,令台灣民主運作、國家正常化皆充滿險阻。遺禍尤大者,侵吞台灣、消滅中華民國,中國原本無計可施,如今終獲內應得以借力使力。李登輝寧靜革命的成果,竟淪為彼輩「打著民主反民主」的保障,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基本人權等,往往被用來反噬民主,形成我們這個共同體的心腹之患。

民主的意外發展,可以分析檢討之處甚多,其中之一是轉型正義顛簸而行,一路走到現在形同停擺,遂令威權附隨及組織得以據法頑抗並班師回朝。追本溯源,當年李登輝,或許基於權力爭奪的正當性,一來自稱蔣經國學校學生,用心照顧蔣氏後人,二來需要威權附隨及組織、黨產乃至地方派系鼎力相助,故而引「邪惡的平庸」為盟友,思想與行動層次皆未遑顧及轉型正義。此一權宜之計,創造了寧靜革命、政黨輪替,同時也留下未完成的革命。影響所及,二○○○變天,阿扁的起手式之一,拜會威權附隨代表人物,於今回顧彷彿是錯誤的開端,導致後來的「正名」徒具形式主義。

未完成的轉型正義,從阿扁歷經馬英九,到了蔡英文第六年,顯然還是未完成。比起李登輝時代,更令人憂心不已。不排除是受李登輝影響,蔡英文對轉型正義之疏離感,反映在她的起手式:「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 」這個不祥的預兆,某種程度解釋了,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去年五月底功未成而身退,卻留下前副主委張天欽自喻「東廠」之敗筆。如此這般,真不知轉眼就到的二○二四,第二次執政的民進黨,轉型正義究能轉到那裡?德國,曾任奧斯威辛集中營守衛者,辯稱沒有親身參與殺害任何猶太人,即使高齡九十六歲,仍被法院判四年徒刑,且須入獄服刑。兩相比較,台灣的轉型正義,採取的是和解途徑,希望促進融合團結。可惜,抗拒轉型正義的威權傳人,總是以撕裂族群來當擋箭牌。他們的動機不是融合團結,而是捍衛威權時代的堡壘,保住民主競爭的利基,例如司法等部門,致使那些部門,在公眾心目中信任度偏低,亦令盡忠職守的公務員頗感無奈。

轉型正義蹉跎歲月,各種謬論此起彼落。有人說:第一先解決現在的問題,第二是預防以後再發生,第三才是追究過去的責任。這種世說新語,如果對德國人講,對方保證會瞠目結舌;如果有政黨揚言,「本黨就是堅持走希特勒路線」,鐵定淪為過街老鼠。最可悲的是,國人眾所期待的轉型正義,長此以往「正義」恐將日益模糊。在這方面,李登輝沒有解決兩蔣的問題,陳水扁、蔡英文沒有解決李登輝的問題,台灣的民主遂像目前光景,同時受到新舊兩個外來者之夾擊。最糟的劇本是,二○二四親中政權捲土重來,此後恐就奢談轉型正義了。民進黨若繼續執政,不容再重蹈覆轍了。如果李、扁、馬、蔡做不到的別人依舊做不到,那可能便意味著,我們的民主已陷入「慢性危機」,隨時將面臨威權反覆的風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