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新冠大敵當前 春節豈可棄守

◎ 王宏育

歲末年終,大家都期待有一段可以休息的年終假期。華人對於農曆春節「家人團圓」更是格外重視,但春節期間不可能沒有人生病;以往醫院都把所有的醫師、護理人力分成兩個梯次,年假前後分批休假。而台灣人也不喜歡過年期間上醫院,病人少醫療人力減半,歷來都平安無事。

至於今年春節就格外令人擔心,廿五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二月初將有第三波疫情,每日確診人數三萬人,加上中國由堅持清零驟然轉向實質解封,確診病人大幅增加,滿街「陽人」,屆時不但醫院可能爆滿,甚至連退燒藥都需搶購,考慮到有許多台商返台,或許這一波疫情將比預估嚴重;擔心之餘,筆者接到指揮中心的最新規定將自明年元月十五日起,取消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相關醫療照護服務之「個案管理」措施,即不再實施輕症居家醫療照護。鑑於新冠肺炎已經流感化,對年輕力壯者固然合理,但對於老年人、洗腎、腦中風、慢性肺病等高風險病人,過年期間看病並不容易,如果沒有家庭醫師的居家照護,求助不易,各大醫院急診一定人滿為患,到時候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會不會又大幅增加?

回想今年五、六月,疫情達到高峰,醫院不但滿載,急診也有許多病患,所幸基層診所肩負起「輕症居家照護」的重責大任,讓絕大部分確診病人在家居隔照護,把家裡當作病房,每天有醫師、護理師視訊關懷,猶如主治醫師巡房。必要時視訊診療開給藥物,頗受好評。醫院照顧重症住院患者和診所分工合作,台灣才得以度過難關。倘若元月十五日之後診所退場,高風險確診病人蜂湧而至,在人力單薄的過年期間,會不會造成急診癱瘓,執政者不可不防。

筆者一再呼籲,疫情指揮中心重要的決策一定要納入醫師公會全聯會的意見,甚至就近邀請雙北、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參與討論,這些公會是最瞭解地方實際運作,最接地氣。任何重大決定集思廣益,中央的角度兼具地方的實際運作考量,才不容易出差錯。所以強烈建議:高風險的病人一定要繼續維持輕症居家照護的運作,尤其在天寒地凍病毒活躍、春節醫護人力減少之際,就是降低醫院負荷,避免醫療崩壞,減少死亡人數的不二法門。

(作者是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