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得罪伊朗 中國戰略轉向失據

◎ 雲程

今年習近平出席幾場國際會議宣揚國威:先是九月間烏茲別克斯坦的「上合會」(習早退),十一月在印尼的G20,以及十二月在沙烏地的「海合會」,看似聲勢浩大戰略一新,其實眼光短淺進退失據。

日前中國與海合會的聯合聲明第十二點出現領土爭議文字:「各方領導人強調支持一切和平努力,包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旨在根據國際法準則進行雙邊談判以和平解決三島(大通布、小通布、阿布穆薩)問題的倡議和努力,從而根據國際法理解決該問題。」對照王毅為習出訪發表長文,過度吹捧中阿兩千年關係後,此段文字正好被理解為中國支持阿拉伯的立場。

正在為頭巾革命而頭痛的伊朗逮到機會跳腳,表示:三島為「伊朗純凈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舉是對其內部事務和領土的干涉,「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成為與任何其他國家談判的對象」。除外交上表達強烈不滿外,伊朗還透過媒體提出「台灣獨立」議題作為牽制。中國外交部則以「海合會國家和伊朗都是中國的朋友,中方發展同雙方關係都不針對第三方」,粉飾其戰術錯誤。

但戰術的根源在戰略。

中國素來看重與俄羅斯、伊朗、朝鮮的陸權戰略聯盟,也想透過陸路運油避開「麻六甲焦慮」,去年春才與伊朗簽署醞釀多時的廿五年全面合作秘密協議。據傳:除堅持人民幣結算來持續購買伊朗石油外,中國也要成為伊朗經濟主要投資者和安全與政治主要伙伴。

不料今年元月中伊密約啟動後立刻發生烏俄戰爭,中國立場從支持、中立到保守,逐漸疏遠俄伊。在伊朗提供俄羅斯無人機同時,中國卻支持阿拉伯對三島的爭議立場。伊朗(波斯)與沙烏地(阿拉伯)間的矛盾,習近平選擇支持後者,以甩開俄羅斯、進軍阿拉伯、連結北非。

有錢不一定能當好大爺。習近平長期購買伊朗石油言猶在耳,回頭承諾將與海灣產油國進行更多能源、核能、綠能交易,更重提以人民幣結算油氣來挖美國牆角。此舉不但被沙烏地以「時候未到」拒絕,更是得罪伊朗。

中國長期高舉不干涉原則,但在國際行走逐漸踩到地雷。中國「鸚鵡學語」的支持以國際法、聯合國憲章等和平方式透過雙邊談判解決領土爭議,自己卻在南海造島、台海威嚇鄰居。可以說:中國看似體型巨大,實際上不脫計較近利的土共格局。

(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