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西北颱? 看彭佳嶼!

■ 洪致文

韋帕颱風是否變成「西北颱」,引起了民眾的關切。關於西北颱的定義,一般是指從台灣東方海面以西北方向前進,中心通過基隆與彭佳嶼之間的颱風。因為要定義颱風是否為西北颱,彭佳嶼氣象站的風向觀測很重要,因此一直以來它雖孤懸基隆外海,卻一直有著氣象人員的駐守。

彭佳嶼位在基隆的外海約五十六公里處,現仍為軍事管制區,一般人難以進入。歷史上,儘管清代曾有居民定居於島上,但在清法戰爭時,因該島淪為法軍砲擊目標,於是居民紛紛搬離而變成無人島。直到二十世紀初日本人在島上建設燈塔,並由燈塔人員兼辦氣象觀測業務,才有了改變。

在彭佳嶼島上的燈塔觀測氣象持續二十多年後,台灣總督府為了發展航空事業,更進一步地在一九三六年設立彭佳嶼測候所。當時,它僅是個位於北台灣離島上的小小氣象站,卻對台灣正要起飛的航空事業有莫大的影響。因為在當年目視飛行的時代,由彭佳嶼向南觀察北台灣的能見度氣象情報,是航空飛行上非常重要的參考,因此彭佳嶼測候所的設立,加上利用島上無線電台即時對外發報氣象狀況的服務,在台灣早年航空發展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戰後,隨著航空科技的發達,彭佳嶼測候所作為航空目視觀測的功能早已不在,但它還是在氣象局的維繫下持續觀測著。由於西北颱常讓狂風暴雨順著淡水河口走向,灌入台北盆地造成災害,而讓台灣民眾都相當恐懼。因為颱風是低層反時針轉的氣旋,其移動走向在通過基隆與彭佳嶼之間(西北颱定義),正好可以被兩邊的風向觀測確實掌握,因此即使在衛星與雷達技術都已發達的今天,彭佳嶼氣象站還是有其重要的存在意義。

此外,像是彭佳嶼的這類離島測站,也對當今熱門的全球暖化議題有所貢獻。因為台灣島內許多都會區的氣象站,或多或少均受到空氣污染與都市熱島效應影響,而難以反映出排除人為影響後的溫度上升情況。相反地,較少受到破壞的離島,便是研究相關課題時最好的「氣候背景站」。所以,離島氣象站的存在,是有其不可抹滅的珍貴價值。氣象局在這方面的努力,應該是值得民眾加以肯定的。(作者為氣象史研究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