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平議石斑魚營養午餐

◎ 汪志堅

今年六月,中國突然禁止台灣的石斑魚進口,當時我國政府除了立即鼓勵各界增加消費,教育部也與農委會合作,籌措經費,讓營養午餐能夠吃上石斑魚,避免石斑魚養殖業者受到重大衝擊。在政府號召之下,各界也紛紛響應,菜單上出現石斑魚的頻率增高了,甚至有漢堡業者推出石斑魚漢堡,接著農委會也成功的將石斑魚推銷到國際市場,國內外新增的石斑魚需求,彌補了需求缺口,供需回到平衡,養殖業者也不再愁眉苦臉。

既然石斑魚不再過剩,自然無法以低廉的價格供應學生營養午餐。供需失衡的問題既已緩解,當然也無須在市場上大量收購,以免反而促成供不應求的價格飆漲。教育部先暫停營養午餐的石斑魚食材供應,是非常合宜的決定。或者將剩餘經費用於補貼提供優質本土農漁畜產食材,將「班班吃石斑」改為「班班好食材」,也是很好的做法。如果單以暫停營養午餐的石斑魚食材供應,就來批評教育部與農委會的公務人員,實在失去厚道。因為當某一項農漁畜牧產品因為特定原因而短期供給過剩時,盡職的政府部門當然要幫忙解決問題;然而當供給轉趨平衡時,政府的力量當然就要收手,以回歸市場機制,避免誘發供給不足的價格飆漲,這才是罪過。

農漁畜牧產品常有供需波動,當季盛產的食材,物美價廉,但也很容易因為風調雨順過度盛產,或是像這次因為中國禁止進口,導致供給過剩。此時,與其讓食材過剩而腐化,不如促進台灣民間的消費,政府動員軍人學生在餐點中幫忙消費這些物美價廉的食材,本來就是為所當為,而且非常符合環境永續的概念。

石斑魚營養午餐這件事情,本意良善,而供給過剩問題舒緩之後,適時喊停,也是正確的決策。如何將事情原委,清楚告知全國民眾,讓大家知悉來龍去脈以及政府的本意,是必要的政策溝通,以免被解讀扭曲為效率不彰,會讓任事負責的政府部門與公務員心寒。

(作者為大葉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 魏思源

台灣石斑魚因遭中國禁止輸入,農委會與教育部推出「班班吃石斑」計畫,出發點是好的,但現實狀況是,漁民有魚,卻沒有符合可以加工規格的魚。水產加工的複雜性超乎想像,而學校午餐的供應型態太多元,還要兼顧安全及公平性,遑論偏鄉學校辦理學生午餐業務,常因經費、學生人數、地處偏遠、食材採購不具經濟規模、運輸成本高、無冷鏈等因素,不是一句「吃石斑」就會吃到。

若是為了去化石斑魚,政府應該做的是做好產銷管控,或擴大國內外市場,不是將滯銷的蔬菜、水果或漁產丟給學生或軍人,想靠吃解決農產滯銷。這六億元還不如用來補助每餐餐費,讓學生餐餐加菜、吃得營養,而非只是僅月吃一次石斑(光魚肉成本一餐八十元,價格已經遠高於校午餐每人每餐的整體餐費)。

(作者任職資訊業,宜蘭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