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美國對東南亞的深層戰略布局

◎ 張延廷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亞洲行期間曾特別走訪菲律賓,先從小馬可仕新政府切入,意在支持菲國對南海的主權聲索,並降低東南亞對中共的依賴,以達到逐一固樁的目標。

由本質分析,美國對東南亞的深層戰略布局,並不受其國內政權更迭的影響。一九九一年美國撤出菲律賓的海、空軍基地後,並未就此中斷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在美、菲簽署的軍事協議中,美國仍保持「返回駐防」的條文。不難看出美國當年撤出表面上是受皮納度波火山爆發的影響,實質上卻是因為波灣戰後東亞地緣政治格局改變,又與美國裁減軍事預算使然。但美國每年仍藉「非傳統安全」名目,輪流與東南亞各國展開代號「克拉」(CARAT)、「海貓」(SEACAT)等「多國海上戰備聯演」,以反恐、維和、救災、搶險等藉口,保持對當地軍事介入預作鋪陳,當然也包括印太司令部所舉辦的各系列年度海空聯演在內。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亞洲行期間曾特別走訪菲律賓,先從小馬可仕新政府切入,意在支持菲國對南海的主權聲索,並降低東南亞對中共的依賴。(REUTERS)

美國與東南亞各國舉行聯合軍演的涵義,明顯欲型塑一股深層的戰略嚇阻力量,以因應二十一世紀的地緣戰略挑戰。此作為是接續一九七五年美國在越戰失利後,避免其影響力完全被蘇聯勢力逐出當地。但近年南海能源議題增溫,東南亞各國皆積極擴充軍備以增加競合的籌碼,如此便予美國有介入的機會。尤其東南亞地區人種複雜、宗教多元,存在相當程度的對立風險及潛在利益衝突,因此藉由「軍事聯演」名目,強化美國在此地區的主導地位,亦是現實主義的美國必然採取的干預模式。易言之,透過聯合軍演活動,不僅有利於駐在東北亞與關島的美軍機動前進部署東南亞,更能伺機出售軍備獲利,並對東南亞一些伊斯蘭政權(如馬來西亞、印尼)間接發揮外交箝制的作用。

目前美國對東南亞的軍事聯演策略已屬常態,但美國於東南亞仍長期面對三個挑戰:中共全面崛起,維持海上航道暢通與防衛,建立由此朝向北極圈的開放航路能力。這三個挑戰可呈現出一系列美國未來軍事發展趨勢,亦間接強化美國在此地區的影響力。

中共已完成南沙群島的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等島嶼的填礁造島擴建,鋪蓋機場、跑道、廠棚、防空火網、海空搜索雷達、情報監視站等設施,儼然成為火力相互支援涵蓋的海上軍事堡壘,使美國在南海活動的機艦動態盡在中共掌握。因此美國要在東南亞發揮更積極的支配角色,便在經濟外交極力拉攏東協,又在軍事上與東南亞國家積極互動及出售更多先進武器,不難看出南海地區在美國印太戰略將扮演更吃重角色。

(作者為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