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唱紅打黑,中國何以重演重慶模式?

◎ 楊宗新

中國近日強化供銷社地位、抑制民營企業、以「封控」逼使台商出逃、外資撤離等連串左傾經濟行為,配合習近平甫連任即率新任政治局常委赴延安「瞻仰革命基地」,在在令人質疑改革開放是否已到盡頭。

二○一二年習近平首當大位不久,曾前往深圳、珠海、佛山等最早試辦經濟特區城市視察,路線與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相仿,此舉不僅被視為持續釋放改革開放的訊號,更是用以與政敵薄熙來力倡的「重慶模式,唱紅打黑」做出明確路線區隔;隔年,習近平於黨中央設立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加以其父習仲勳過去的開明作風,均使外界對習近平的經濟政策抱以期待。

民氣可用下,習近平開始了執政後第一項重要政策,打擊貪腐,對象不僅包含兩位前軍委會副主席,周永康案更打破「刑不上常委」慣例,意在凸顯反貪絕非「打蒼蠅不打老虎」。多位江澤民派系人馬應聲倒台後,目光轉向團派,被視為胡錦濤「大內總管」的令計劃、指定接班人之一的孫政才均受牽連,此時眾人才驚覺:選擇性的打貪,不過是種政治鬥爭工具。

打貪之舉,固然令習近平四面樹敵,卻也成功產生震懾政敵效果,讓這些人為了確保自身利益而不敢「妄議中央」,成功掃除追求連任的最大阻力。二○一七年十九大未安排接班人「入常」、二○一八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後,習近平開始吹捧毛澤東,但此時還只是出於政治考量,企圖尋求突破任期限制,真正促發經濟左傾的,或肇因於二○一九年美中貿易戰。

在美國總統川普築起貿易壁壘前,中國是自由貿易的受惠者,即使經濟果實集中於少數人,總體仍是持續增長的,沒有必要自我封閉;貿易戰及隨後的疫情擴散,歐美國家對中國不信任日增,習近平逐漸在經濟上改弦易轍。不同於認為這是走回毛左式老路的西方觀點,中國高層傾向將此定調為一場戰略層級的宏觀調控,意在讓經濟降溫、擺脫對歐美市場依賴、促進財富重分配。

誰能料想,曾遭時任總理溫家寶公開批評的「重慶模式」,竟會在十年後重演於全中國;當年因路線之爭遭處無期徒刑的薄熙來,想來到死也難瞑目!

(作者為公務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