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把握拜習會後緩衝時間

◎ 雷顯威

眾所矚目的「拜習會」終於在G20峰會順利舉行,會後美中乃至各國都有不同解讀,但可以確認的是,確實有助緩和美中劍拔弩張的對峙態勢,化解雙方可能的對戰隱憂。台灣宜把握「拜習會」後的中場緩衝時間,在拜登任期下半場努力持績提升國力,強化自衛能力。

拜登與習近平兩人雖是多年舊識,但都在過去分別擔任副手的階段時期,這次是習近平繼任國家主席、拜登接任總統後,雙方首度晤面。面對新冠後政經新局、俄烏戰爭的衝突、伊朗暨北韓的核擴散,乃至美中競爭衍生的台海、南海對峙,都猶待全球兩大強權領袖劃下紅線。

拜習會落幕,雖然兩國沒有共同聲明或聯合公報,但會後揭露的訊息,雙方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共片面宣布終止美中雙方在軍事、氣候變遷、經濟、外交等八項常態對話交流,如今因著拜習會的互動,兩國除了軍事對話尚未恢復外,其他在氣候變遷、外交、經濟的交流重新啟動。美中兩國氣候變遷特使在埃及會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明年一月訪問中國,就是具體例子。

此舉不僅有利美中建立避免誤判陷入衝突的「護欄」,緩和兩國關係持續惡化下滑的危機;對台海而言,也適時緩和了兩岸軍事衝突升高的危機。因此我國應善用拜習會「中場」緩衝時間,於未來兩年積極強化台灣自衛戰力,彌補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自廢武功」弱化國防的失落空檔。否則兩年後,習近平面對美國或台灣總統大選新人當政,屆時將是新的變數。

(作者為牧師,曾任媒體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