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評建商須先籌措五成自備款

◎ 胡偉良

近期的預售屋爛尾樓事件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台灣的一些行庫高層為了防範放款風險,甚至訂定了五大管制措施,其中有四項算是合情合理,也早經民間銀行、開發業者所認同,並行之有年,而「建商須先籌措五成自備款,行庫才撥款」的規定,則是令人驚訝,若真正實施,恐將引發掀然大波,將產業推向絕路。

預售屋爛尾樓事件真的會引發社會動盪嗎?從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爛尾樓事件來看,並不致於。事實證明,迄今台北地區已發生的幾個爛尾樓事件,後來大多藉由法拍程序取得翻身機會,部分更是接手續建完畢,銷售上還取得亮眼佳績,各自透過不同風貌重返市場。

迄今台北地區已發生的幾個爛尾樓事件,後來大多藉由法拍程序取得翻身機會,部分更是接手續建完畢,銷售上還取得亮眼佳績。(本報資料照)

不是一兩個建商或建案出了問題,就代表整個市場都有問題。上述行庫的激進而突發性作為反而是因小失大、因噎廢食的舉措,硬要因為少數特殊的個別案例,就下重手,把整個產業推向絕路。

為什麼民眾不買房?和疫情、和有錢沒錢都沒太大關係;反而,在金融機構的冒進行動下,會讓建商資金流斷裂。資金流動性沒了,建案就會蓋不下去,而造成爛尾樓。買預售屋可能變成爛尾樓,民眾看到了這樣的風險,購房意願就會下降,就會形成了惡性循環。

房地產業原本就有金融加速器的作用,房地產製造了資產,有了資產可以拿去抵押、借錢。反之,如果房地產放貸收縮,整個社會的信用也會跟著收縮。在我們需要刺激經濟的時候,這會給經濟運作增加困難 。

至於建商倒閉會不會讓房價下修?不會,因為日後的供應量會更少,加上台灣充斥的老屋,日後的房價在新屋供應不足下,只會繼續上漲,但房屋只會更醜陋、更不安全。

(作者為台北市、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