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曹長青專欄> 915 紐約現場

我在紐約住了十幾年,也參加過不少華人舉行的各種活動,但從沒見過一次具有九一五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集會這種規模的。

由於曼哈頓寸土寸金,不僅住宿、停車都十分昂貴,而且很難找到、申請到一個寬闊的場地舉行活動,所以一般活動能有幾百人的話,已是相當難得了。但這次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集會,居然達到約四千人,超出預估人數將近一倍,擠爆了聯合國斜對面的哈瑪紹廣場。他們中有人開十幾個小時的車從芝加哥、多倫多趕來,有人凌晨兩點出發,從波士頓趕來,更有不少人提前一天從洛杉磯飛過來。

現場在新聞局長謝志偉既風趣幽默、又渲染情緒的主持下,其陣勢不亞於一場選舉造勢集會;而隨後從聯合國到中國領館(去嗆聲)的遊行則更感人。一條綠色的長河在繁華、擁擠的曼哈頓中心激情地流過,長河推動著台灣這個綠色的島嶼,飛濺著「 UN For Taiwan」的聲浪。

在這條長河中,我見到一位老人拄著雙拐顫巍巍往前挪動,身邊的兒子帶著折疊椅,讓老人走一段坐下來休息一下。我走上前去詢問得知老人姓郭,八十二歲了,他驕傲地說,一家三代都來了。

剛剛向老人表達完敬意,轉眼幾十米外,一位妻子攙扶著一瘸一拐艱難邁步的丈夫;這是從小患小兒麻痺的前中山大學經濟所長林慶宏先生。再往前走,一位年輕的父親,脖子上騎著稚子,步伐已不那麼輕鬆。

要知道,這不僅僅是從曼哈頓最東邊的第一大道步行到最西邊的第十二大道,而且由於交通許可的問題,遊行隊伍實際上走了一個凸型,幾乎等於橫貫曼哈頓一個來回,走了一個半小時。

我近來由於嚴重的關節炎復發,在集會上演講後,妻子勸我搭車到遊行終點,但是看到這樣的老人、殘疾者和背著「遠途無輕載」的年輕人,哪還好意思坐車。一路「矯健」地走到底;但逞完英雄回到家,腿疼得恨不得鋸掉它。想到那位八旬長輩和殘疾者,難以想像此刻他們的雙腿在忍受什麼樣的煎熬;那位年輕的父親大概也累趴下了。

在這次集會中,更有一個嶄新的現象,那就是,遊行的隊伍中有很多是二十幾歲的,不太會說中文,一路都在講英文的第二代、第三代台美人。他們不太關心台灣的國內政治,但卻看重台灣走向國際,獲得應有的尊嚴。

我並沒有像記者那樣仔細觀察,這幾個小例子只是我身前身後幾十米偶然碰到的,誰知道在這跨越十幾條街的長長隊伍中還有多少感人情形呢。他們就這樣默默地為台灣努力著,沒有人指望媒體會報導他們一句,給一份敬意和榮譽。在這些人身上,你看到的是台灣的民心所向,台灣的希望所在;你更毫不懷疑,一個名字叫台灣的國家,遲早一定會成為聯合國的一員。

(作者為獨立評論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