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能量釋放

立委選後,民進黨面臨泛藍的強力挑戰,局勢艱困,但內部卻紛紛擾擾,派系裂痕擴大。有人憂心,泛綠此時的處境有如三二○敗選後的泛藍,本土力量經過立委選舉敗選與派系互批的衝擊,是否走向衰微,一蹶不振?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跟氣象局對地震釋疑的說詞一樣:「是正常的能量釋放」。民進黨內部派系的吵吵鬧鬧,就像地震,必須定期板塊碰撞,平常偶爾搖搖晃晃,看似顫巍巍,反而可以釋出一些能量,不致累積過多衝突能量,引發大地震,造成巨變。

從黨外到民進黨,其最初的組織結構乃是一種以反國民黨威權統治為主要目的之鬆散聯盟,因此不管在組織份子、發展策略、政治理念與路線上,未必具有共識。而歷來民進黨在發展上所發生的運動策略、路線之爭,正好成為純化黨的理念,以及強化組織、壯大實力的試煉。

在未執政前,民進黨是一個打天下的政黨,黨內講究的是實力原則,而非國民黨式論資排輩的倫理次序;更因打天下必須結合一切可能力量,因此加入這個團體之後,人人似乎都擁有一支自己的麥克風。至於音量與放送範圍大小,則看自己的實力而定。

此次林濁水、林重謨事件,姑不論孰是孰非,至少凸顯出一個事實:民進黨執政後黨內依舊保有大鳴大放、相互批判的空間,絕非阿扁的一言堂。類似的事件不但不會造成民進黨的分裂,反而促成團結進步;那些等著看民進黨笑話,看三寶大戰新潮流好戲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