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大戲院> 寶島曼波/921重建的荒謬與韌性

寶島曼波/921重建的荒謬與韌性寶島曼波/921重建的荒謬與韌性

■ Tonyblue

九二一災民重建了家園,新聞只報導最後的落成盛況,紀錄片《寶島曼波》卻記載了荒謬與血汗。

震災災區遼闊,很難做到宏觀的全面概括,守住一個村莊,追蹤震災後的事件與人性轉折,就是《寶島曼波》的拍攝手法。黃淑梅選擇的重點是南投縣中寮鄉清水村十二鄰的二十戶居民,把「清水村遷鄰案」做主軸,鏡頭就在台灣人的韌性以及官僚的做事態度上往還來去,跳出了一齣讓人歎息的曼波舞。

黃淑梅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守候災區,前後拍下了五二○小時的影像,先完成了一部長達五小時四十分的三集紀錄片《在中寮相遇》,最後又提煉出一四五分鐘的《寶島曼波》,工作時間長達八年,實踐了紀錄片工作者記錄生命的夢想與現實。

平心而論,一四五分鐘的《寶島曼波》有點長,敘事有點繁瑣,內容不乏挫敗的人生無奈,但是一旦膠片開始轉動,觀眾卻絲毫不覺得時間漫長。

災民痛失家園是《寶島曼波》必要的寫真,他們忍痛挺直腰桿的蹣跚身影,更是影片膠捲繼續滾動的主軸,一旦找到關鍵人物,影片自然就有了生命力。黃淑梅選擇的主角,是清水村自救會主委許清波,一方面是因為他有著台灣人憨厚樂觀的天性,看著他手持鐮刀在潮濕又泥濘的林間採割香蕉,計算著一斤只有三元的微薄蠅利,卻還擔心颱風一來恐怕價錢還要下滑的市況,台灣農民欲求不多的低度生活指數,以及安之如飴的生命態度即已躍然銀幕;另一方面,透過他和官府往還,爭取搬村重建的過程,從渾然不懂法律與建築,到開始摸索碰壁,只能用時間和尊嚴據理力爭,許清波有怒不憤,有哀卻不悲的渺小身影,對照各行其是,卻又反覆不定的建商與官吏的行事風格,卻也更凸顯了災民對抗命運的生命韌度。

清水村十二鄰的居民僅有區區二十戶,人不多,從山上遷到山腳,路亦不長,卻要耗時四年半才能完成,居民經歷的漫長折磨與煎熬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從家園的崩毀,生計的失落,土地的尋覓,法令的限制,家園的規劃,官僚的反覆,施工的草率與反覆,讓美麗的生態工法模型成了落差十米的駁坎,讓夯實工法爆發了安危疑慮,看不下去的記者拔刀相助…人性的良善美醜,都在四年半的重建工程中畢現無遺,面對如此繁瑣、複雜與龐大的工程,堅持與等待成了《寶島曼波》底層最扎實的人性觀察。

從廢墟到新家,《寶島曼波》在時間的縱線上記載了清水村的悲歡故事;從爭取到爭吵,《寶島曼波》在時間的橫線上刻劃了清水村遷村重建的不可思議歷程。透過《寶島曼波》,我們才知道一牆一瓦是在那樣混亂的情況下「打拚」出來的,長年守候的紀錄片超越了新聞的膚淺與草率,《寶島曼波》因而有了時代與人生的手痕。(作者為資深影評人,全文請見《藍藍的movie blog》 ;照片攝影:許文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