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親愛的美利堅實體

■ 李拓梓

美國對箭在弦上的台灣入聯公投充滿無力感,只好透過國務院不斷重複反對,重申只支持「強大而穩健的台灣」。但這個公投態勢,看來不太可能停下來。

然而,台灣的入聯公投正如陳水扁所言,投票結束後,什麼事也不會發生。每個台灣人都知道這件事情,公投之後,聯合國還是會拒台灣於千里之外、台灣也不會因此而改變國號或獨立、而中國更不太可能為這種不會改變的現狀而打過來。美國的疑惑是,既然什麼都不變,那公投有什麼意義?不就只會挑起緊張而且可能損及美國維持現狀的利益嗎?

國務院會覺得台灣入聯公投不可理解,正透露國務院對台灣這位堅強的亞太盟友認識太淺。事實上,台灣入聯公投會引起民間很大的支持力量,並不只是民進黨為了想要選贏而把入聯公投和大選牽連這麼簡單。美國該問的問題是,為什麼國民黨會對這個議題顯得左支右絀?又為什麼民間有那麼大的力量推著民進黨,讓這個議題顯得無法停止?

其實答案很簡單,請美國人捫心自問,當年要讓中國進入聯合國,是因為不想讓十億人口憤怒的活著。那麼,對一個資訊透明、生活富裕且民主化二十年、實際已經獨立卻始終不被承認的國家的那兩千三百萬人民來講,四十年來都被排除在國際舞台之外,算不算是一種令人憤怒的巨大挫折?

一個國家為了加入國際組織,一下當漁業實體、一下當經濟實體,用了一、二十個名字,難道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嗎?一個國家連用「衛生實體」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都不可得,遇到SARS的時候,卻只能透過美國的CDC獲取最新疫情資訊,還要被SARS的罪魁禍首中國宣稱已將資訊充分告知「它的領土」;該年入會申請還被中國用「誰理你們」羞辱,換柯慶生來當台灣外交部長,心裡會如是想?

台灣的入聯公投會得到民眾廣泛的支持,是因為長期的外交挫折所致。美國人如果不能設身處地想到這個被美國稱為亞太民主模範生,卻連基本衛生人權都被剝奪的「某種實體」,和上面孤獨而憤怒的兩千三百萬人,便可能永遠無法理解那種,大家都知道公投結束什麼都不會改變,卻還堅持要去投票背後所代表的挫折感。

面對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台灣入聯公投,如果美國真的不希望台灣推動,那應該去考慮如何緩解台灣人的國際參與挫折感,而不是透過放話或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的方式,給台灣人更大的挫折感。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