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探中共20大後派系走向

◎ 楊宗新

中共二十大召開在即,黨內派系也將進行重組,預料隨著習近平繼續連任,將呈現「派系和諧化、地方勢力弱化、團派建制化」三大趨勢。

派系林立,歷來是中共的正常現象。毛澤東曾言:「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可見中共是容許派系存在的。而派系的劃分,或以官方定性來識別,例如文革時期的「四人幫」;或透過意識形態做區別,例如文革結束後的「凡是派」、「實踐派」;或以組織或區域為分野,前者如「團派」、「石油幫」,後者如「上海幫」;或以派系內共主為效忠對象,例如「江派」、「習派」。

這些識別標準,並非涇渭分明,有時十分模糊,甚至連當事人都不會承認自己屬於何派系。自二○一三年習近平執政後,中共黨內約有四大派系:習派、江派、團派及太子黨;而習派內部,又可分為之江新軍、閩江新軍、新上海幫、陝西系。在習的第一個任期,黨內派系攻防仍頻,進入第二個任期後,逐漸呈現習派一支獨大局面,二十大後,這種趨勢將更明顯。

中共二十大召開在即,黨內派系也將進行重組,預料隨著習近平繼續連任,將呈現「派系和諧化、地方勢力弱化、團派建制化」三大趨勢。(REUTERS)

其他派系無法與習派抗衡的結果,將造成派系衝突和諧化,而另一個隨之而來的看點,則是習派內部地方勢力弱化。習近平進入中央前,歷任福建省長、浙江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外加其父習仲勛係陝北紅軍創建者之一,習近平年輕時也在此參加過「上山下鄉」,使得與陝西有地緣關係者,也大量被任用。

過去習近平之所以借重這些來自特定區域的人馬,係為了爭奪利益分配,然而在任期進入第三任後,黨內各路人馬基本上已俯首稱臣,失去拉拔特定集團與其他勢力對抗的必要,此時所需思考的,是如何從「習派的共主」,轉變成「全黨的共主」。面對此問題,仰賴人治是行不通的,必須建立制度化的人事任用管道,中共黨內既有的升遷機制共青團,將重獲生機。

回顧習近平執政十年,團派雖能夠在政治局獲得一席之地,卻始終被黨媒刻意邊緣化,難以成為主流聲音。然而團派畢竟是中共內部建制性的菁英甄補機制,當習近平對團派的胡錦濤、李克強不再擔憂後,共青團的力量勢將回歸。

(作者為公務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