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戰南北 戰不完

◎ 張約翰

米其林必比登的推薦名單引發的議論才剛平息,Disney+推出的《台北女子圖鑑》,在社群平台上再引發新一輪的戰南北。由於才播出三集,一位台南女性到底在台北遇到了什麼、又發生什麼改變,現在要下結論還太早,但劇中許多刻意硬要為台南與台北貼上的標籤,給了許多人戰南北的材料,顯然還可以隨著本劇的播出時程不斷戰下去。

這次僅由串流平台(OTT)播出的本土戲劇能引發熱議,不僅呈現台灣南北刻板印象與自我認同建構,還可以引導至南北差異主觀感知的意識形態化。

網路上戰南北已經像流行性感冒一樣,隔一陣子就引偶發事件流行一波,而且還有逢年過節的季節性流行。從人行道品質到番茄怎麼吃,食衣住行樣樣可戰,呈現的是不同地區長期在不同歷史與物質條件下發展出來的差異。但賦予這些差異主觀評價後,就很容易能在社群平台引發議論。當然許多這些差異可以各觀指標比較,但戰南北這種社群嘴砲戰憑得是爭一時口舌的爽感,誰那麼認真去找數據、看數據呢?

將客觀的指標背後呈現的政策與資源分配問題放到一邊不管,純靠主觀的感知來形塑南北的自我認同與刻板印象,使得這樣的論戰更容易,進一步引導到兩地選民的意識形態傾向差異。於是靠著主觀感知,在論戰中台北人可以被形塑成「不懂台灣的天龍人=既得利益者=深藍鐵票區」,台南則是「傳統熱情的台灣人=被壓迫者=綠營支持者」。戰南北的反覆操兵,使得大選將至時,社群熱議話題更容易被引導到意識形態層面。

回到本劇來看,女主角學生時期對台北的強烈憧憬,是角色對台北的刻板印象形塑過程;將職場遭遇到的種種挫折與台北劃上等號,則是劇情對台北刻板印象的形塑。如果指責這兩者,或為這兩者辯護,亦即不論異議或共鳴,都等於與女主角或劇情共同參與這個刻板印象的形塑過程。

身為除當兵外從未離開過的台北市民,筆者並沒有什麼引以為傲的感覺,畢竟城市太大而生活範圍太小,與其為一個虛幻的城市認同感打嘴砲,更關心的是日常的食衣住行能不能感受到幸福。女主角之所以非來台北不可,是因為她以為幸福就在這裡,而不是為了當個台北人。台北人不是什麼了不起到值得一貼的標籤,能幸福才是。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