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我們要留給後代一個什麼樣的台北?

◎ 李東明

台北是一個現代化的都會,也具有多元包容的都市特性,歷史的洪流將大江南北的人聚集在台北市,也讓各種不同民族匯集在台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各省的特色濃縮在台北,也可以處處看到異國的風情,這就是台北的魅力。

近年來,為了加速整治都市窳陋地區,開始了危老重建。危老重建是立意良善的制度,希望透過簡化作業流程,加速都市的更新,強化都市的防災韌性。但是,它卻也是一個加速城市改建的雙面刃,讓許多具有價值的建築物,或是我們習以為常的都市風貌一夕就變樣。

北門特區(西區門戶計畫),是台北市政府施政的亮點,除了柯市府上任之初,就以無比的魄力拆除忠孝橋引道(俗稱北門高架橋),讓北門重見天日。之後的幾年,無圍牆博物館群、白晝之夜、台北燈節都在這個區域陸續舉辦。最近我們聽說博愛路有一個「博愛路危老重建大樓新建工程」案,將會大大的改變這個地方的景觀。

北門被台北市政府塑造為西區門戶計畫的亮點,「北門 新國門」也變成一個耳熟能詳的宣傳口號。在北門周邊,鐵道部、台北郵局、撫臺街洋樓、三井倉庫、大阪郵船商社、博愛路二、四、六、八號街屋等文化資產林立,北接目前正當紅的大稻埕街區,南連西門町、博愛特區,居文化台北的樞紐位置。試想:一個十五層樓的巨大量體,出現在北門的正後方,對於這個「文化台北」的都市景觀會是多大的浩劫!

忠孝橋引道拆除後,也讓北門天際線重新被我們看見。我們常常戲謔從鐵道部看北門,會看到「大清國美學」的北門古蹟、「日本國美學」的台北郵局、以及「中華民國美學」的招牌及管理都雜亂無章戰後建築。試問:我們現在還要讓天際線被再度破壞?

都市的發展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我們絕對不反對都市更新,但也不希望都市更新變成破壞原有都市紋理的兇器。我們也絕對尊重地主改建的需求,但希望大家了解建築物的改建也是可以兼顧都市景觀及都市紋理。我們可以利用在大稻埕地區行之有年的容積移轉策略,縮小開發量體,將剩餘的容積移轉變現。不但可以讓建築物可以改建,開發者可以獲利,都市景觀也得以保全,達到市府、地主與開發者三贏的局面。

(作者為大學教師,著有《百年街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