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拉開窗簾,讓本土語言「自然醒」

◎ 許慧如

今年五月,行政院宣布五年內投入三百億經費,以推動國家語言。政府支持本土語言,絕對值得肯定。但是,從行政院發布的新聞稿來看,這筆預算似乎還是跟過去一樣,著重在文化和教育領域。

本土語言復振從文教開始,合情也合理,目前已有博物館美術館的本土語導覽,本土語文學獎和語言競賽也都行之有年,並逐漸上軌道。現在應該要著手規劃其他領域的配套,以加速強化復振成效。畢竟,除非是家中有學生、或是關心藝文活動的人,不然大部分民眾的生活和教育文化議題,其實蠻有距離的。而超商、百貨公司、醫院、飯店、餐廳、郵局、銀行、各級公所、大賣場、車站等日常生活的空間,幾乎人人都會去。

語言復振的終極目標,是要讓復振語言全面恢復活力,達到「人人都會說、事事都能說、處處都可說」。台灣的本土語言流失速度雖然很快,但大約四十五歲以上的人,大多都還能說流利的本土語言,這是台灣在本土語言復振上的優勢。只是,過去幾十年的強勢華語環境,讓這些人的本土語言能力逐漸沉睡了。如果能讓這兩三個世代的人,講回他們沉睡的母語,將是本土語言復振的強大助力。

不過,大部分的人對於「語言傳承」,並不特別關心。因此,應該要讓本土語言回到家庭以外的生活環境中,讓民眾可以講回沉睡已久的母語,用這些語言買東西、洽公、點菜、訂位…。這樣的環境,即使不特別關心語言復振的人,也能自然甚至更流暢地使用本土語言。

如果把文化、教育領域的本土語言復振活動,比喻為「喚醒」沉睡中的本土語言,那麼從日常生活中的本土語言復振活動就像是「自然醒」。大家都知道,自然醒之後,體力好,精神佳。期盼政府這五年三百億的預算,除了繼續續深化文教領域,也能推展到和民眾的日常生活更相關的領域,就像是拉開窗簾,讓沉睡已久的本土語言,在看到陽光時自然醒來。(作者為師大台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語言學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