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學轉骨:從解除管制開始

◎ 范綱植

今年全台僅有十一所大學招滿,正式宣告少子化延燒至大學。根據國發會本月二十二日發布的人口推估報告 ,今年的出生人數將介於「低標十四萬人至高標十五萬人」之間,亦即代表十八年後,大學新生總數將再比目前減少至少三成。

但目前為止,除了讓招生及財務極度不良的學校自行停辦、或透過「寄存」暫時凍結招生名額外,似乎沒有看到教育部有更積極的對策。

事實上,當教育部無法提供資源挹注於各大學因招生不足形成的財務缺口,即應放手讓大學「轉骨」,逐步鬆綁,解除管制,給予大學在學費與人事等經營的彈性,促使大學自主進行策略規劃,衡量合理的學校規模、塑造辦學特色、與社會、企業、校友合作建立穩健的外部資源管道。

國立大學可推動行政法人化,並且應減少公私立大學的學費差距,以競爭性補助取代過時的財政補助,讓學生、家長不再獨尊「國立」兩字,大學間得以公平競爭。當大學轉骨後成功「轉大人」,經營韌性提升,相信更能正向面對少子化的衝擊。(作者為大學職員,法學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