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下一代主力戰機 不宜叫停

◎ 諸葛風雲

有媒體報導,因不符現階段戰備需求(不對稱作戰),所以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喊卡

自烏俄戰事開打後,不對稱戰力突成顯學;但隨著戰事推演,發現不對稱作戰似僅適用於防守,若遇到要反攻這種正規作戰,或是像現在台灣面對中國每天機艦侵擾的灰色行動,還是需要有傳統兵力應對。近代軍史上有幾個慘痛經驗可供參考:

一、第五次中東戰爭:一九八二年六月九日,以色列與敘利亞在貝卡山谷爭奪制空權,因敘利空軍較弱,竟然想以陸基防空飛彈取代戰鬥機,把大量飛官轉任飛彈官,結果在以色列的電子干擾及反雷達導彈等的壓制下,以軍摧毀了貝卡谷地三十個導彈陣地中的二十九個後,再派戰機清理戰場,擊落了八十多架敵機,自己的損失極小。所以地對空防空飛彈雖可威脅敵機,卻無法代替戰機,尤其有不明飛機接近時,還是要派警戒機前往攔截辨識,不可能直接就開火。

二、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阿根廷因海軍較弱,龜縮於港內,但阿根廷空軍還是運用法製超級軍旗攻擊機搭配飛魚反艦飛彈,還有美製A-4天鷹式攻擊機攜帶傳統炸彈,闖入英國特遣艦隊的火網內,擊沉二艘驅逐艦、二艘巡防艦、一艘登陸艇(LCU)、一艘大型徵用船的可觀戰果。

三、有IDF才有美、法國出售戰機:一九八○年代因受限於美中簽定的八一七公報,所以台灣必須繼續使用F-104及F-5E/F做為主力戰機,所幸在國防自主的政策下,由美國技術指導後自主研製出IDF戰機,也因此美、法兩國才接續出售F-16(一百五十架)及幻象2000戰機(六十架),但也造成IDF戰機由原本預定二百五十架減產為一百三十架;有IDF戰機,中科院研製的雷達、天劍一、二型空對空飛彈、萬劍彈才有載台可以運用,顯見IDF戰機具有帶動軍工產業火車頭的價值。

猶記得勇鷹高教機出廠時,漢翔員工感謝小英總統支持國機國造的畫面,大家沒看到的是中科院及國內相關廠商也同感欣喜,獲得繼續研發生產的資源。當我們看到韓國自製的KF-21獵鷹戰機試飛成功而心生羨慕時,期待高層能繼續支持國機國造。傳統作戰與不對稱作戰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國機國造好不容易以勇鷹高教機延續下去,不要又自己砍掉未來的機會。

(作者為大學助理教授、軍事部落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