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本週來訪,在外交部記者會上,問到如何強化台灣的防衛實力,艾斯培(中)提出四項具體建議。(資料照)
川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本週來訪,在外交部記者會上,問到如何強化台灣的防衛實力,艾斯培提出四項具體建議。包括應大幅增加國防預算;軍備戰略要更強調不對稱作戰;延長義務役期,讓年輕的台灣男女在軍隊服役至少一年;同時加強後備軍人動員能力。這引起正反不同觀點的討論,包括我們的預算規模能否支應,延長義務役是不是有助提升戰力。然而,面對中國軍事威脅與日俱增,從民主國家的角度看,已是台灣刻不容緩須面對的課題。
作為台灣友人,關注共軍發展動態,艾斯培以其專業軍事背景提出建言。圖為總統蔡英文接見艾斯培一行。(取自蔡英文臉書)
艾斯培為西點軍校出身,曾參與波斯灣戰爭,擔任國防部長的前一個職務是陸軍部長。作為台灣友人,關注共軍發展動態,艾斯培以其專業軍事背景提出建言,以色列為主要參照國家。在具敵意的阿拉伯國家環伺下,以色列「全民皆兵」,男女皆服兵役,另外,有著比現役兵力多二至三倍的預備兵力,不僅能「迅速動員」,戰鬥力亦強。至於大幅增加國防預算,艾斯培說,這「代表強烈決心」。蔡政府上任後已小幅成長,若再提高國防支出,將出現是否排擠其他部門預算的資源分配問題,加上錢怎麼用的成本效益,都有討論空間。然而,對比以色列等國家,台灣應該還能做得更多。
類似的觀點,在美國政策圈並不陌生。美國前副國安顧問、華府中國專家博明去年警示,台灣必須在增強自身防衛能力上做得更多,以便針對中共武力犯台的可能性展現出「抵抗的意志」,形式包括公民防衛兵團、後備兵團、特種行動部隊,及其他「願意為台灣每一寸領土作戰的團體」。博明還認為,台灣應擴大兵役服務的規模,以便讓中國看到台灣的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作戰、也有打仗的意志。博明說這話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還未發生。如今國際情勢變化迅速,民主國家聚焦於印太地區,避免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台灣須有更多的因應準備。
烏俄戰事從今年二月爆發後,我們除了聲援烏克蘭,參與制裁俄羅斯。另外,台灣也有幾位年輕人加入國際志願軍,與烏克蘭人一起對抗俄羅斯軍隊。他們接受外國媒體採訪時說:「烏俄地理關係相近,就像台灣持續受到鄰國中國的威脅一般,要與之抗衡,最好的辦法就是提早學習如何自衛」。他們還計畫將來回台後開個新兵訓練營,請烏克蘭戰友,教台灣民眾如何自衛。在台灣,因烏克蘭遭入侵,也激發許多民眾學習軍事知識,部分民團並開辦訓練營,教導如何自我防衛或急救等緊急應變能力。甚至有音樂系學生在網路上公布自製「解放軍部署地圖」,曝光上千中共軍事設施。這次烏克蘭民眾組成的「國土防衛軍」展現戰力,牽制俄軍。軍事專家與退將也建議台灣可以仿效。
國際局勢的變化,國人更關注國防,也願意投入更多。不過,這類「全民防衛動員」,提升社會多面向韌性的作法,還未受到足夠重視。從軍方角度,軍事領域有高度專業性,尤其涉及各項軍備的戰術戰略運用,無論訓練或經驗積累,皆須相當歷程。這是以募兵為主的兵役制度思維。但正因如此,目前役男僅四個月軍事訓練,未來成為主力後備部隊,戰力恐堪慮。但役期延長,社會也不乏質疑軍方的訓練方式。像是今年四月國防部公布的「全民國防手冊」即引來批評,例如民眾面臨軍事危機,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持戶口名簿購買等,這內容遭批場景設定與戰爭情境嚴重脫節,「不食人間煙火」。不若部分民間版民防手冊的實用性。軍民彼此認知有落差,說明軍方心態必須有更多的開放與調整,才能反饋更多支持。過度強調專業性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隔閡。
保衛台灣,應納入更多公民社會的參與。當民眾對中國武力犯台感到憂心,並從烏俄戰事的啟發過程,希望能貢獻己力時,這樣的期待與需要,政府理應積極回應,而不該較像兩條平行線,軍方自成一路,民間則自行籌組與訓練。「自己國家要大家一起救」。面對威脅,民眾的意志與決心,正是落實全民防衛的最重要時刻。除兵役制度、國防預算檢討與調整空間,如何結合軍民力量,提高總體戰力,也都是「抵抗意志」的整體展現。國內經常論辯美國的台海戰略是模糊或清晰,以及是否軍事護台等。但誠如艾斯培所言,我們必須先發出舉國積極防衛的訊號,美國和區域盟友對防衛台灣會更有信心。換言之,影響戰略模糊或清晰的方向,真正決定關鍵還在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