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說,由於中俄在外交和軍事上合作,中國的崛起是挑戰。(美聯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未歇,對地緣政治的撞擊愈加明顯。歐洲國家為了防範東邊惡鄰的進逼,北約組織的集體防衛力量,成為凝聚歐洲國家團結的最重要安全保護傘。包括芬蘭和瑞典也獲邀加入北約,對區域安全不再置身事外。北約成員國將從三十個增至三十二個。另方面,被北約視為直接威脅的俄羅斯,因為中國等少數國家暗中撐腰,是烏俄戰事至今無法結束的重要原因。從北約角度,中國對歐洲地區的危害,不亞於俄羅斯。北約國家領導人舉行峰會,甫公布新戰略概念,首度認定中共已然構成「系統性挑戰」。中俄的合流,促使北約組織將眼光投射至印太地區。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說,由於中俄在外交和軍事上合作,中國的崛起是挑戰。北約新戰略概念並指,為捍衛聯盟安全利益,將共同努力處理「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的系統性挑戰」。北約將捍衛共同價值觀和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包括航行自由。這次峰會另項重點,是日本、澳洲、南韓及紐西蘭四個亞太國家領導人的與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並積極主張印太地區應與北約擴大合作。新戰略概念也反映亞太民主國家的共同關切。為因應中共軍事擴張,破壞航行自由,將東海、台海、南海這三海,納為勢力範圍,民主國家此刻相互奧援,以遏制中共的野心。
歐洲國家為主體的北約組織,關注亞太,中國芒刺在背。北京方面指責:「堅決反對一些勢力鼓動北約把觸角進一步伸向亞太,或者依托軍事同盟拼湊『亞太版北約』。早已過時的冷戰劇本,絕不能在亞太重演」。中共急著反對,凸顯民主國家的集結氛圍,正礙其擴張。同樣,北韓透過官媒抨擊,美國、日本、南韓將舉行聯合軍演,是建立「亞洲版北約」的危險訊號。北約組織經由擴大成員與強化軍備,固守歐陸防線,嚇阻了俄羅斯的西進節奏。這樣的集體防衛模式,使中國、北韓等專制國家,惶恐不安,不約而同狂罵。這也反證民主國家之間,若能攜手打造出亞太版的北約,將對全球形成更穩定的軍事安定力量。
目前維護亞太秩序的主要國家是美國,除軍力進駐,另經安全協定,例如美日安保條約等,建立雙邊安全鏈。去年形成的「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將英國納入維護印太安全的國家。此外,還有日本、澳洲、印度和美國所組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不過,亞太地區幅員大、國家多,相較歐洲的北約組織,亞太地區明顯欠缺具集體防衛的多邊安全機制,這也使中共得以在區域作亂。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近日演說倡議,美國必須擴大「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加入南韓、英國和法國等國家,此外,「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也應納入這個擴大的安全聯盟,以抗衡中國。
烏俄戰爭說明,戰事之所以侷限在烏克蘭,未擴至中東歐地區,就是因為有北約組織的共同防禦設計。亞太版的北約模式若能成形,建立有力的多邊安全架構,將可使中共有所忌憚,收斂猙獰面目。至於這是否為「新冷戰」,關鍵在北京有無放棄窮兵黷武。事實上,當年東西陣營的冷戰結構,因軍事相互制約,避免了大戰的出現,反而維持一定程度的穩定。若干分析認為亞太國家彼此差異太大,加上部分國家易受北京的分化影響,難集結力量抗中。然而,北約建立,主要因為面對前蘇聯的巨大威脅。當中國的進犯愈來愈可能,對周邊國家,安全利益將會壓倒一切,先處理共同大敵,才是各國生存關鍵。
不過,不是等到北京更加地張牙舞爪,方尋思作法。也不能等到衝突發生,才去補上破網。歐洲北約已運作七十多年,但亞太版的北約,卻還在紙上談兵。面對中國威脅,較快作法或是「北約擴至亞洲」,納入北約重要成員,在亞太安全發揮角色。同時,這樣的安全設計,無法漏掉台灣。我們處在對抗威權政權的最前線,亞太版的北約,就是讓這些受到脅迫的民主國家,不再是單打獨鬥,集結實力並預防衝突。備戰以避戰,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說,烏俄戰爭顯示,各國應及早支援潛在被侵略方,不可一廂情願期待局勢不會惡化,而「這個重要教訓也適用對台灣的態度」。按照英外相發言,相關國家若受制所謂一中,對台灣支持舉棋不定,一旦台灣有事,勢必會擴及印太有事。屆時,即便真浮現亞太版的北約,恐也易遭中共先後突破而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