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支持電價合理化 促進產業轉型

◎ 陳秉亨

近期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衝擊與俄烏戰爭,導致全球原物料上漲,其中包含電力燃料成本。過去,曾因為國際燃料成本下降而調降電價,所以當國際燃料成本大幅上升時,調整電價合情合理。

除了國際燃料成本,我國電價另一個問題是未充分將環境成本內部化!台灣九十七‧四%能源仰賴進口,但台灣的電價相對其他有自產能源的國家還要便宜,近日台泥董座也點出外國電價比台灣更貴的客觀事實。不合理的電價,其環境與社會成本全民埋單;電價合理化也是歷年的全國能源會議的共識,在未來淨零碳排的路徑上,本來就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能源轉型並不只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產業如果不能因應世界能源轉型的趨勢,將會被淘汰。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許多企業與國際接軌,宣示大量採用再生能源。簡而言之,減少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對於新能源與能源管理產業的發展,有正面的助益。因此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更應該要推動電價合理化。

另外,部分人士把電價合理化的問題歸咎於非核家園,其實是「竹篙套菜刀」。先不論核廢後續可能追加的處理成本,過去馬前總統時代,縱使有三座核電廠,也是因應國際燃料價格油電雙漲。事實上隨著非核家園的推動,綠能發展逐漸成熟,也證明許多企業需要購買綠能,可見綠能並非電價上漲的原因。離岸風電第二期,廠商以每度電約二‧二元得標,已比部分化石燃料成本低。可知發展自主的再生能源,除了開創新的產業機會之外,也可因應國際燃料成本的上漲。

不論是減碳趨勢、因應國際燃料成本、未來企業ESG或是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電價合理化是不分朝野、應該支持的工作。另外,建議政府在能源價格合理化的同時,除了保障弱勢家庭權益之外,更應積極推動節能工作,讓國人在電力支出上面,不致於大幅增加。

(作者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前副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