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開放邊境 先從桃機中轉開始

◎ 傅安堂

行政院長日前指示入境隔離將往三+四規劃,可見台灣朝邊境逐步開放的目標是明確且有望在九月以後可以入境免隔離,恢復與世界接軌、旅行的正常生活。

根據《彭博》報導,樟宜機場今年一至二月的旅客總量達一四二萬人,超過香港的十五點七萬人及去年亞太冠軍韓國的六十七點五萬人,三月一一四萬及四月一九三萬人次更是再創新高,有望成為今年亞洲最繁忙的國際機場!新加坡機場的旅客量近七年來從未同時贏過這兩座機場,能在疫情下擊敗對手並鞏固自己作為亞太航空樞紐的地位,靠的就是從去年六月開放的轉機旅客。

眾所皆知,香港機場因防疫熔斷機制並暫停轉機業務,讓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直指:「實際上已從航圖上消失,而且很難恢復往昔國際航空門戶的地位」。這正與樟宜機場形成強烈對比。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多數國際航空公司取消直飛航班,樟宜機場在政府支持下爭取前往東南亞的轉機旅客,成為歐美紐澳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主要中繼站,在低迷的航空業中突圍而出,轉機客人占樟宜機場旅客總量五十%以上,超越疫情前的三十%。

反觀桃機,去年旅客總數是九十一萬人,今年前四月因政府鬆綁入境隔離政策,旅客總數達到四十萬人,但遠不及樟宜機場一月份的七十二萬人次。桃機自去年五月暫停中轉業務之後,雖然國籍航空公司多次爭取恢復,但很遺憾都未能獲得指揮中心同意,無法在香港機場因疫情衰退的空檔,利用中轉旅客來超越其亞太樞紐的地位,是桃機錯失的最大良機 ,也讓國籍航空失去一大商機。

再者,疫情期間受各國邊境管制措施影響,旅客人數減少導致各國機場相關運務人力流失。但隨著各國陸續解封逐漸恢復航班,在歐美機場曾發生因海關/安檢人員不夠,導致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誤;航空公司則發生劃位系統當機或員工流失不足而導致航班延誤、旅客抱怨。因此在開放邊境之前,宜先盡快開放中轉業務,讓桃機或是國籍航空,有充分時間來重新審視各項人力設備,讓員工孰悉各項作業流程,才能在邊境解封時讓旅客有愉快順利的搭機經驗!

(作者為資深航空業人員,桃園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