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軟著陸VS.中國硬著陸

台灣的疫情正邁向高峰,目前是回歸正常生活,「與病毒共存」的關鍵時刻,前景顯然是樂觀的。反觀中國,雖宣稱清零有可觀成效,但封城仍未見解封跡象,更付出慘痛代價。中國官方數據顯示,經嚴厲的清零封控,上海四月的工業總產值較去年同期暴跌六十一.五%,零售銷售也下滑四十八.三%,經濟嚴重萎縮。尤有甚者,《彭博》預測,清零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恐僅二%,而美國則因強勁的勞動市場與消費支出可能推升經濟成長達二.八%,是一九七六年來美國GDP首次超車中國。

台灣經濟受到烏俄戰爭、高通膨與中國封城影響,也出現了放緩現象。甫公布的四月外銷訂單為五一九億美元,年減五.五%,月減十七.二%,結束連續二十五個月正成長。其中,以筆電、手機接單,分別年減二十一.五%、二十七.七%,衰退最為嚴重。另外,中華經濟研究院三日發布四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一.五至五十六.三,新增訂單轉為緊縮及生產指數擴張速度減少,是四月台灣製造業PMI擴張趨緩的主因。而原本看好今年台灣GDP可望突破四%的研調機構,對於是否下修「保四」的預估,已在密切觀察之中。然而,台灣即使經濟成長較預期減緩,但受到的衝擊仍屬輕微,主要因為在難防、難控,清零已是不可能的Omicron病毒來襲之際,台灣政府以科學專業為依據,並評估經濟社會的衝擊,做了明智的「與病毒共存」抉擇,使台灣在疫情升溫時,民生經濟如常運轉,因而蓄積了雄厚能量,以便在大疫過後與全球經濟接軌。

在中國,則是政治權威領導一切,加上缺乏對自由與人權的保障,習近平等於是將中國四十年來發展的家當孤注一擲,與病毒作一全贏全輸的搏鬥。此種政治盲動必將帶來災難,並外溢衝擊全球經濟,造成供應鏈斷鏈,以及高通膨壓力,殃及世人。事實上,對抗疫情是公衛議題,必須以科學方法得到抗疫方針,再由政府發揮執行力與資源分配,以及社會面的民眾自律,來打一場總體戰。若是反客為主,將政治排在第一順位,科學、社會皆服從政治領導,專業受到抹殺,絕對無法戰勝病毒的,代價也將非常慘烈。北韓可說是一個全球最封閉的國家,常年的鎖國比封城更為徹底、嚴格,然而最近疫情爆發,僅僅十天,就暴增超過兩百五十萬病例,可見獨裁政權以政治對抗病毒之無力與無效。中國或許以面子為要,不想以西方為師,但「好朋友」北韓的悲慘遭遇難道不能成為它的教訓?

台灣對抗病毒的最後一哩路,在經濟與社會面,並沒有太大的干擾變數,民眾似乎已經作了很好的調適,但是政治上的阻撓卻不斷發生。其實,面對Omicron,多數國家是台灣最好的老師,無形中提供了付出慘痛犧牲換來的寶貴經驗,加上台灣前兩年的成功抗疫,無異以時間換取空間,才使此次台灣順利搭上共存的列車。然而,國內少數政客、媒體卻一直扮演添亂的角色,一再唱衰、渲染,甚至幸災樂禍,似乎是希望台灣能夠與中國一樣,進行嚴格封城、控管,並且以此防疫作為枷鎖將台灣綁入中國。坦白說,Omicron傳染力強、致命率低,卻又消滅不了,選擇共存乃是最好的對策。而在這共存的過程中,病例數急劇攀升不可避免,乃是必須以平常心面對的事實。此際吾人最應關注的是,中重症與死亡人數,而不是確診數字。但媒體、政客似乎唯恐天下不亂,最喜歡渲染一些特殊個案,特別是兒童不幸猝死的案例,引起家長的焦慮,與社會的恐慌,進而醞釀民怨,譴責政府,致使與病毒共存政策失去了民眾的強力支持。令人遺憾的,扮演這種製造恐慌的竟是轄區內染疫最嚴重,理應安撫民心的地方首長。這些政客一味散播「疫情洪荒」、「黑暗時期」、「軟性封城」言論,加上媒體的渲染扭曲報導,頻頻嚇唬民眾,賺取聲量,博得政治利益。這種政客、媒體應被全民共同唾棄。

目前的情勢看來,台灣是感染數達一百萬人中死亡率最低的國家,可望付出最少代價完成「共存」的軟著陸。因此走完最後一哩路後,將可能再度戴上「防疫模範生」的桂冠。但是,中國採取嚴厲的清零政策,卻注定徒勞無功,無法消滅病毒,並陷入「封城、解封、再封城」的惡性循環之中,明顯會是重創經濟與民生的硬著陸。最後,在走上共存之路時,吾人也必須謹記,即使病毒有流感化、感冒化傾向,也不能輕忽風險去遭到感染,所以與病毒共存,重點在正常生活,但國人仍須做好防護措施,儘量避免感染病毒。如此才是正確的共存之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