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只知鐵達尼,不知高千穗

■ 曾韋禎

接連登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的「閃靈」樂團,為台灣入聯發出怒吼,成為台灣有史以來在美國最紅的音樂團體。想到閃靈,想到Freddy,就不由得想到《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這部電影。

鐵達尼號事件是世人所熟知的重大船難。在台灣史上,曾在相隔不到六年內,發生兩起逾千人罹難的大海難,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九日,從門司港出發開往基隆的客輪「高千穗丸」,在基隆外海為美軍魚雷擊沉;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上海開往基隆的「太平輪」在舟山外海與「建元輪」對撞沉沒。

二○○五年,導演黃玉珊完成了以台灣藝術家黃清埕(Freddy飾演)為主角的電影《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黃清埕在三十一歲時搭上了高千穗丸,葬身太平洋底。民進黨族群事務部也出版《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翔實地重建這段悲慘往事。讓塵封已久又鮮為人知的兩起重大船難,同時呈現在台灣人面前。

黃清埕是澎湖人,自幼即有極高的美術天賦,後來違背父親希望他學醫的心願,赴日就讀東京美術學校。一九三八年與陳德萬、洪瑞麟、張萬傳、呂基正等藝術家成立「MOUVE」,這是法文的「行動」,之後譯為「行動藝術家集團」,是台灣當時的非主流藝術團體,並於一九四一年改名為「台灣造型美術協會」。一九四○年,黃清埕以雕塑作品「若人」入選「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美展」(這是日本官方舉辦的全國性美術展,因主辦機關屢有更迭,前後出現過「文展」、「帝展」、「新文展」等名稱,該年為慶祝日本紀元二千六百年,所以有如是名稱,唯劇中誤為帝展)。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有一段知識份子聊到藝術、哲學時,立刻改台語為日語,忠實地反映出當時的台灣人是透過日語來汲取知識。所以當戰後接收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全面壓迫日文空間時,台灣知識份子等於要重新學一種截然不同的新語言,方能在社會生存,這是非常霸道的事。即便是日本政府,也是在統治台灣四十二年後,才全面禁用漢文。以文學家而言,能夠成功轉換日文為中文,能用流利中文大量創作的,也唯有鍾肇政一人。巧的是,鍾肇政小說《插天山之歌》內,主角返台遭遇船難大難不死,而展開他的逃亡生涯,這背景或許也是來自「高千穗丸」沉沒事件。

在劇中代替「高千穗丸」露臉的「冰川丸」,在台灣近代史也有特別的意義,它是二戰後從東京開往台灣的第一艘遣送船,朱昭陽、魏火耀當年就是一起搭「冰川丸」於一九四六年二月五日返抵台灣。多少台灣精英曾經躊躇滿志地搭乘「冰川丸」要回來台灣擁抱祖國、一展長才,剛登上基隆港看到襤褸的軍隊就大失所望了!隨後的二二八事件,更是讓台灣精英死的死、躲的躲,滿腔熱血,竟化為縷縷幽魂。中國帶給台灣的,毋寧是更大的一場災難。

因電影《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讓黃清埕與高千穗丸沉沒事件再現於世人面前,就連飾演黃清埕的Freddy,在他唸大學以前,還以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轟炸台灣的是日本。那又有多少歷史被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呢?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