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823三角關係

■ 陳儀深

上個星期有若干媒體大做八二三砲戰紀念的專題,重點在宣揚戰況之慘烈與守軍之英勇,卻有一些來賓分不清楚事情的先後順序,例如說美國支援的二四○巨砲只轟了一發,就毀了廈門車站,以致對方停火,進而單打雙不打云云。其實查一查相關資料可知,所謂砲擊廈門車站造成大量傷亡是發生在九月十一日,而美國支援的二四○巨砲運抵金門是九月十八日的事,其後中共幾度停火是為了政治攻勢,至於中共宣佈「雙日停火」,已經是十月二十五日的事。

兩年前我在採集口述歷史的過程中,曾經訪問一位參與過八二三砲戰的台籍退伍兵,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身歷其境的台籍歐吉桑,也誤以為美國支援的巨砲摧毀了廈門車站之後,嚇阻了對方攻勢,然後才有單打雙不打的結果。殊不知,決定八二三砲戰走向的政治因素遠比軍事因素重要,為什麼只是砲戰而不是登陸與反登陸作戰?用毛澤東的話說,這場戰爭只是「懲罰性質」,「打一些砲引起你們注意」,「台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而美國方面雖然立刻給台灣不少軍需,但也在九月十五、十八日和中共展開會談,由於共同防禦條約只及於台澎不及於金馬,美國不得不應付金馬危機可以說是被蔣介石拖下水的。

十月二十一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台北與蔣介石開始幾次會談,在半強迫的情況下,蔣介石在十月二十三日發表的聯合公報中承諾不以武力反攻大陸,這是蔣介石的一種失敗或讓步,但是他也爭取到美國承認金馬等島嶼與「台灣防衛」有密切的關聯。日後分析家莫不認為,毛澤東故意把金馬留在蔣介石手裡,就是為了防止台灣進一步走向獨立。

以上的歷史運會之中,台灣人的聲音何在?所謂的台灣地位問題,就是在這樣一連串的事件中被規定下來,這是我們在研究國際法理論以尋找出路的時候,必須要有的警惕。

(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