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少了台灣差很多

上週,美國國務院副助卿華自強在一項台美商業論壇中代表國務卿發言指出:在全球晶片短缺困境下,台灣身為全球高科技供應鏈領袖的角色格外重要;台美持續發展經貿合作,加強半導體及供應鏈安全,以因應中國經濟脅迫;近期烏俄戰事更彰顯台美等理念相近夥伴應相互支持及合作,共同應對威權主義對國際秩序的危害。所言誠屬不虛,但台灣的貢獻,遠遠不僅於此。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我國外交部便成立賑濟烏克蘭專戶,至四月一日募款專案結束,共募得約新台幣九.五億元,捐款陸續送達波蘭、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國。不意外地,三月七日,俄國將台灣列入四十八個不友善國家之一。近年,台灣樂於助人,例子還所在多有。二○○八,中國四川汶川五一二大地震,台灣捐款逾新台幣六十八億元(含陳水扁政府十二億元)。二○一一,日本東北三一一大地震,台灣捐款約新台幣六十八.四億元。凡此,不僅是金錢的面向,最重要的是展現了台灣認同普世價值。

其實,今天的「台灣能幫忙」(Taiwan Can Help),來自複雜的故事。一九七五,威權統治者蔣中正過世,他的遺囑交代「堅守民主陣容」。面對聯合國「排我納匪」、尼克森、卡特「美匪建交」,蔣氏政權更需要華府支持,一度有人建議的「倒向蘇聯」,未獲採納。為了鞏固華府支持,蔣經國走向軟威權主義,而華府持續敦促政治改革,包括聲援反對運動人士。一九八八,李登輝繼任。一九九二,立委改由台灣普選。一九九六,總統直接民選。回顧當年,為了展現「堅守民主陣容」,威權主義教育的常識、社會、公民與倫理,內容納入不少民主元素,因此即使充斥著政治宣傳、媒體洗腦,後來台灣人民在民主化過程中,很快就視民主法治與公平選舉為當然。威權到民主的遞嬗,在台灣遂形成和平的寧靜革命。

回顧威權時代,人民意志備受壓抑,農民為累積工業資本而犧牲。不過,由於「堅守民主陣容」,台灣的產業經濟始終與民主國家連結。在美國的技術協助下,一九七七工研院建立首座四吋晶圓積體電路示範工廠。一九七九,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一路走來,從傳統加工業升級到科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所得大幅提升,教育普及、中產階級則為民主化、本土化蓄積能量。長期的公共衛生投資,以及一九九五開辦全民健保,不僅國人健康有所保障,也讓台灣有效應對二○二○爆發的全球新冠疫情,且率先向世衛通報人傳人。行有餘力,台灣積極對外援贈口罩等防疫物資。善的循環,還讓台灣在去年五月陷入疫苗之亂時,接獲日、美、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等國援贈疫苗。進而,以與立陶宛互設代表處為開端,台灣的外交局面也不斷突破北京圍堵。

「台灣能幫忙」有一個對照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習近平推廣中國式民主、一黨專政治理模式的口號。但,這個口號的實踐,以「損人利己」來形容也不為過。一九八○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國際(包括港、台)挹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使其經濟快速成長,成為世界工廠。然而,自由市場,公平貿易,卻被中國在全球範圍嚴重扭曲,經貿淪為它的脅迫工具。澳洲、捷克、立陶宛等,只是近年的例子。長期受害的,非台灣莫屬。三、四十年來,台灣錢進中國,自身一度產業空洞化、經濟慢性病化。當北京自以為大國崛起,便對台灣極盡脅迫之能事。還好,二○一四,台灣覺醒了。香港,則在劫難逃。一帶一路,債務陷阱,受害國更多。

現在,越來越少外國人把台灣跟泰國混為一談了。世界看到的台灣,跟習近平想的截然不同。香港國安法、美軍撤離阿富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國際立即聯想到的,幾乎都指向不能讓台灣消失。改變不了的地緣政治價值,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台灣做為印太民主領頭羊、可信賴的半導體重鎮、遏阻中國威脅的灘頭堡、國際社會的正能量,在在強化了台灣在國際的必要性。但我們豐富的國家之旅尚待完成,最近「與病毒共存」之策略調整,便是重返正常生活的通關檢驗,有賴國人沉著以赴,迎向全球重開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