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國會園區

◎ 黃萬翔

立法院長游錫堃近日重提立法院遷建議題。主因目前立法院現址土地狹小,建物零散老舊,用地還是當年向台北市政府租用至今的「學校用地」,從法、理、情上來說,都是完全不適格的規劃使用。

一九九九年王金平院長透過黨團協商建立共識,評估選定原空軍總部七點二公頃的舊址,仁愛路西端是總統府,東端是台北市政府,又有快速公路直通國際機場,成為朝野最佳選項。不料規劃工作遭逢九二一大地震,朝野一片「移緩救急」之聲,終究再度延宕中止了這項計畫。

國會園區的規劃選址,是國土計劃與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涉及定都與遷都的定位,立法院的遷址牽動行政部門的整體規劃,更牽動了政治、經濟、社會與員工家庭的解構與重構。

國會園區規劃涉及政治與專業的分工與整合,應該由總統府成立政策規劃部門監督推動,並指定行政院承擔起實際規劃建設的工作,才是圓滿可行的機制。

台灣國會園區的規劃設計,除了建立台灣的國家形象外,更重要的是滿足議事的整體永續需求,融合現代與未來的完善機能,調適民意的訴求空間與周邊環境的平衡共生,才是引領成功的關鍵,創生一個韌性永續的國會新園區!

原立法院舊址則建議規劃保存作為「國會博物館」使用,以見證台灣民主化的歷史過程與變遷。

(作者為前立法院院長辦公室主任兼國會整體規劃興建小組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