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遠離流言垃圾文

◎ 張約翰

隨著疫情變化與防疫戰略逐漸轉向,社群平台上又開始有題材炒作。在搜尋防疫實用資訊的過程中,大家也不得不面對突然增加的一堆假訊息,以及一些可能根本沒聽過的「網紅」、「藝人」嗆聲爆料。其實在準備新型態防疫生活的壓力下,再看到這些,只徒增心理負擔。

兩年多來,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假訊息流傳。確診少說掩蓋疫情,疫苗還沒來就說採購不力和護航廠商,疫苗來了又說疫苗危險不要打。不管是假訊息還是無法證明的指控,目的有政治、經濟利益、單純喜歡搗蛋等等。那麼到了這個階段,又會出現什麼毫無用處的煩人文章,以及什麼類型的假訊息呢?以下有幾種可能,有的正在發生。

第一,宣傳特定物資缺乏的假訊息。這裡指的不是防疫物資,而是平常沒那麼常用到,有需要、家裡快用完才會去補貨的物資,比方常備用藥、特定種類食品、主食。這類假訊息動機除了經濟利益,也可能只是搗亂,後續也會被利用來牟取政治利益。兩年前大家搶屯的衛生紙,有些人可能到現在還沒用完,這次不要再被騙了。

第二,阻礙疫苗接種的假訊息。並不是說根據科學證據提出疫苗風險的就是假訊息,接種疫苗與否本來就是風險評估的行為,不能亂扣帽子。這裡說的是疫苗相關的陰謀論,比方是藥廠與政府合作的非法大規模人體實驗等反智言論,或是把特種類疫苗與政治立場掛鉤,以及捏造虛假的疫苗有害案例。這類假訊息常利用特定政治、宗教意識型態洗腦支持者製造鐵粉,也是可能捲土重來的種類。

第三,網紅、藝人的「爆料」、「怒批」。坦白說,除了幾個長年放砲的例外,真正高知名度的網紅、藝人很少對重大事件表態。會在疫情中出來放砲的,除了那幾個例外,大都缺乏知名度,媒體不吝幫擴散,不知道是不是編輯台的判斷能力有問題。這類就不要看了。

第四,留心兩手操作。台灣這次的防疫戰略調整,與中國防疫手法的差異更大,也更容易成為互噴,很能賺點擊添互動。也因此可能出現先發文讚某一邊挑起爭論,再用另一個帳號發文反擊挑起另一波爭論,左手與右手互打,引來鄉民熱議,立場兩極化愈成功,經濟、政治利益愈豐收,搗亂的也更開心。

接下來要面對的疫情,是在保護圈待了兩年的台灣人都陌生的情境,此時在心理、生活兩方面多作準備,需要的是實用的建議,而非口水流言垃圾文。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