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廚餘養豬的傳統與未來

◎ 周志展

自從非洲豬瘟在東亞流行後,使用廚餘養豬就成為禁忌的話題。為了確保養豬產業而禁止使用廚餘養豬的考量,是很合理的選項,但現實卻是我們尚未建立有效處理熟廚餘的去化管道。

大多數的廚餘都進了焚化驢,但廚餘對於焚化爐來說是個棘手的問題,其中的水分會影響燃燒溫度,食鹽中的氯則成了戴奧辛的來源。至於廚餘發電則較適合生廚餘,熟廚餘中的油脂對於參與發酵的微生物具有一定毒性,有影響發酵槽正常運行之虞。而經過數千年的演化精進,從可以切碎廚餘的牙齒,到恆溫、充滿酵素與共生菌的腸道,同時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與處理速度的家豬,依然是最完美的廚餘處理方式。

美國以穀物飼料為主的養豬產業,源自於早年運輸技術的限制,需要一個可以「濃縮」中西部盛產穀物的方法,而這個解決方案就是培根。在此不贅述使用穀物作為飼料的道德與碳排爭議,我們都知道這不是很有效率的資源運用方式,耐人尋味的是,在目前不盛行吃豬肉的地區,有關於飢荒之時豬與人爭糧的古老文字記載,可能代表禁吃豬肉是與環境資源有關的抉擇。而嗜吃豬肉的東亞文明,則透過廚餘養豬的傳統來克服爭糧的問題。

東西方兩種不同的資源利用思維,也反應在黑豬與白豬的選育與飼養方式上。黑豬耐粗飼但成長慢,而白豬餵食高營養的穀物飼料成長快,因此禁用廚餘對於傳統的黑豬養殖影響遠較白豬嚴重。在《什麼都能吃!令人驚異的飲食文化》一書中,對於不同文化與豬的關係有相當篇幅的介紹。

目前沒有集中滅菌的廚餘處理方式,仍有病毒環境逸散的風險,就技術層面,高溫高壓處理已被證實是穩定有效的病毒滅活方式,因此透過建立熟廚餘處理的品質控管標準或是集中管理,不論從風險控管或資源利用角度,都會是更好的處理方式。

廚餘之外,還有許多潛在替代飼料來源,例如瓶裝茶的廢棄茶葉渣,也是粗蛋白含量媲美苜蓿的潛在飼料來源,若作為青貯飼料,以每年一萬兩千噸的的瓶裝茶茶葉用量,也可替代部分進口飼料。俄烏兩大穀物出口大國的戰爭已影響國際糧價,而緊張的國際局勢是保護主義的溫床,應提早做好準備,增加對國際穀物的避險措施。

(作者為生技研究員,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