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對台灣的啟示不少,至少破除了小國絕對無法抵抗大國的迷思。但是,抵抗能力與意志是關鍵,必須自助才能期待人助。這次,西方援助烏克蘭的方式,某種程度展示了他們可能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的操作,國人不能過度期待國際立即介入,至少要能挺到各式奧援開始發揮作用。最大的教訓則在於,所謂的在美中之間保持距離,綏靖北京即能永遠維持台灣現狀,這種幻想已經被普廷粉碎了。國際局勢巨變,專制集團、民主集團的鴻溝加深,新冷戰儼然揭幕了,台灣沒有腳踏兩條船的空間。
不久前,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稱︰「今天看到過去許多藍營朋友,一方面被中共營造的表面繁榮迷惑,一方面又因省籍情結不能接受本省人主導的政府,開始背離兩蔣的反共遺志而親共反台,渾然不知中共已經逐漸成為人類的公敵」。他說,真正能為台灣帶來長遠和平的,正是兩國論。曹興誠的高論,且由國人自行評斷,但他點出的親共反台,確實抓到要害。
曹興誠說,真正能為台灣帶來長遠和平的,正是兩國論。(美聯社、資料照;本報合成)
國民黨,不是沒有人才、組織、資源,但除了馬英九的迴光返照、韓國瑜的暴起暴落,苦於欠缺向上提升的動力。事實上,曹興誠並不是第一個點出問題的人。二十年來,國民黨由盛而衰,現在可能長期在野,不少人已經發現癥結所在,那就是,選擇了錯誤的路線,在歧途上跟主流民意漸行漸遠,不僅如此,還跟國際地緣政治變化背道而馳。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綑綁在一起,簡直是抱著石頭跳下水去。而這齣悲劇的起源,便是二○○五連戰赴中國「破冰之旅」,國共達成九二一中共識,聯合專制中國反制民主台灣。這條新的路線,告別了李登輝的本土化、兩國論,後來也被二○○八當選的馬英九奉為公媽牌。
一九八八之後,挑戰李登輝的非主流、連馬者流,都認為李登輝在兩岸政策背棄國民黨,最後把李開除黨籍掃地出門。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在清除李登輝路線的同時,也把兩蔣的反共保台遺訓一併切割了。儘管只是口號,但從兩蔣到李登輝,「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都是面對中共一黨專政的矛與盾。抽象的「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也是希望維持現狀的主流民意,可以接受的遙遠目標。可惜,二○○○、二○○四連戰連敗的國民黨,告別主流民意所能接受的立場,反而把「專制統一」的夢魘引進台灣,從此在政治論述上被動挨打,在選舉市場上低迷不振。
在民主台灣、本土認同的潮流下,「專制統一」的支持者微乎其微。中共的數位極權統治,只會更加強化這種趨勢,香港事態對台灣的負面影響不分藍綠,便是一例。基於緩和兩岸緊張,和平解決歧見,所謂的「民主、自由、均富的統一」,至少比「專制統一」更有賣點。不幸,黨國權貴的民族主義作祟,因為恐懼台灣人民當家作主而「親共反台」,將可以作為公約數的「民主統一」剔除,心中只有報復性的「專制統一」。更殘酷的是,近年主流民意更往台灣認同傾斜。民主競爭越來越激烈,卻把自己逼到越來越小的牆角,撿到便宜的是民進黨。
同樣奇怪的是,眼見國民黨家道中落,想要取而代之的柯文哲,雖然號稱墨綠出身,卻走上附和習近平兩岸一家親之路,與國民黨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在習近平面前爭寵,經過美中夥伴關係拆夥、源自中國的新冠疫情為害全球、中國明助暗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更不要說中國機艦擾台常態化,讓藍白只能在蒸發的池塘互相搶水,政治板塊放大縮小不問可知。更何況,烏克蘭抗戰月餘不敗,以往面對中國威脅的失敗主義,在台灣社會不攻自破。「中國恐懼症」,受騙者勢必越來越少了。
小國,大國,乃無法改變的規模。主權在民、自決前途,民主活力固然操之於我。但,台灣地處地緣戰略敏感地帶,中國、美日都在從事戰略競逐。一個多月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習近平偽裝中立、實挺普廷,兩個專制政權,儼然結為命運共同體。拜登說︰民主與專制之間的鬥爭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衝突。中國不僅堅拒譴責、制裁俄羅斯,且口口聲聲歸咎西方是始作俑者。兩個陣營矛盾加深之際,九二一中共識、兩岸一家親,尤顯諷刺。朱立倫、柯文哲規劃訪問美國,面對美國智庫或官員,要如何表達自己是站在哪一邊?澤倫斯基或普廷?習近平或拜登?還是複誦馬英九語錄︰「台灣不必選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