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空軍須建立第二打擊兵力

◎ 宋磊

在此次的烏俄之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持續提供援助,讓烏克蘭軍隊在陸戰時大量殲滅俄軍坦克與裝甲車,只是烏克蘭最為欠缺的裝備乃為俄式戰機,雖然頻頻向美方喊話,但西方與北約國家礙於風險,遲遲未將東歐的俄式戰機移交給烏克蘭。

對此,我們可以看出,空優仍是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與烏克蘭國情相似的台灣,筆者認為,必須想定假若解放軍攻台,我方第一線的空軍戰機可能會遭到對方飛彈飽和攻擊、大量摧毀的可能,西方盟友恐怕也很難將戰機即時移交給我國,因此空軍除積極分散戰機部署在各個戰備道與花東基地外,建立空軍第二打擊兵力恐為必要之舉。

舉例而言,在五年內即將退役的F-5E/F系列戰機,未來不應全面拆解報廢,反而必須將部分退役的戰機挪作為第二反擊的戰機使用,並在戰爭時,或在空優即將面臨瓦解時,適度增援現役空軍機隊,以利我方空域的掌握與防衛。

再者,除了積極保養退役的戰機外,軍方也應全力規劃建立後備飛行員機隊,平時能擔負教學的任務,戰時能同時投入作戰,增加機隊數量的規模,讓機隊戰力能在戰時獲得擴充。

當前國軍已具備相當數量的反坦克飛彈、點防禦防空飛彈、各式甲車與反艦飛彈,唯獨在空優戰力上,軍方實應規畫增加第二空中打擊兵力,以利戰時的增援與補充。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生,空軍子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