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不做中國夢 經濟就變好

■ 黃天麟

行政院主計處上週四發布最新統計,指出:受今年第二季半導體、面板業投資激增的影響,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初步達五.○七%,全年經濟成長率也因此上修至四.五八%,預測明年每人GDP將升逾一萬七千美元。主計處發現國內七家十二吋晶圓廠及兩家面板業者僅第二季就投資了一千四百多億元,使今年製造業投資金額年增率高達五十九%,帶動了對國內機器設備、精密機械與零組件等之需求,也使機械業全年成長可達八至十%,民間投資成長率即上修至五.六五%。

以上消息,再次印證了筆者「兩岸關係不搞好,股市就會好」、「搶救競爭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減少對中國之稀釋」等之論點(請參閱自由廣場八月七日拙文「解讀台股」及八月二十一日「如何搶救競爭力」)。也就是說,台灣有一流的教育水準,人民敬業又勤勉,只要減少台灣資源、資金、人才、技術對中國之稀釋,台灣就很快會恢復為一條活龍。

事實證明,今年發放股息最多的七大公司及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全是因「戒急用忍」而仍將主要生產留在台灣的廠商(即台積電、台塑化、南亞、中華電、中鋼等);今年第二季投資一千四百多億元,把台灣經濟成長率推上五.○七%的,也是積極管理下尚未對中國開放投資的產業(即晶圓、面板);這些產業都是泛藍及「自信西進派」念茲在茲要政府立刻鬆綁,甚至企圖要以立法開放的產業項目。主計處發表的數字,證明這些人所反映的是廠商之利益,而不是台灣之利益,甚至有悖於台灣的利益。中國為什麼今天能在世界政、經舞台上四處打壓台灣而無往不利?因為台商三千二百多億美元資金及技術促進了今日中國之經濟奇蹟。

國內投資之增加(依主計處統計,今年製造業投資金額年增率五十九%),一兆股息之發放(很多落入中產階級),也明顯有助於失業率之降低,縮小了貧富差距。這一個趨勢去年即已經顯現。老實說,去年七月「自信開放派」在經續會之鎩羽是台灣經濟起死回生的轉捩點。

去年(二○○六)國內家庭所得分配最低所得組及次低所得組之所得各增六千六百元及八千八百元,比起二○○五年的僅增四百元及六百元改善很多。顯然,我國經濟不因「對中國未作進一步開放」,或因「沒有直航」而成敗柳殘花,反而因此獲得滋潤。理由很簡單,沒有大鬆綁,使廠商不再做「中國夢」,回心在台灣投資,增加僱傭。就業機會之增加,自會拉升薪資的水準,去年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之能呈現難得的正成長○.六四%,締造五年來之新高,正是廠商「中國夢」夢醒的結果。

統派學媒當然很難嚥下這一事實,硬拗說是因政府砸下二千五百億元福利支出之結果。大家請不要被這些統媒所誤導,此種老農津貼、社會保險之福利支出年年都有,非只去年。鑑此,我們不得不慶幸,去年政府未隨著統媒起舞,大量引進中國觀光客,允許人民幣在台兌換,不然今天我國經濟之能初見曙光,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之正成長,甚至股市之能登上八千點都會被硬拗為「對中國鬆綁」的功德,把中國塑造成了台灣經濟的唯一付託。

總之,此次經濟成長上修,家庭所得增加,所啟示我們的是:「減少對中國之傾斜是國家經濟正常化的先決條件」。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